
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对宫殿大加扩建,起名为“冬宫”。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大家请随我一起游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笔所书。白居易说春寒赐露华清池。

现在大家随我进入门内,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湖中央的一尊杨贵妃的雕塑。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华清池标志性的建筑,游客朋友们可以在此留影纪念。面积为53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个湖,中间有九龙桥贯穿东西。请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长堤下有八条小龙,再往上看,还有一条老龙共九只,因而以九龙命名。据说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里整整呆了13个冬天,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围绕九龙湖而建的这座非常雄伟的仿唐建筑飞霜殿。如秦始皇陵、钟楼、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等旅游胜地。

因为每年冬天的时候,雪花漫天飞舞,银装素裹,唯有飞霜殿前落的是白霜,这是因为殿前的九龙湖整日热气腾腾,气温较高;又因为天子的寝室里有御寒设施,使室内的温度较高,不积雪,只化为白霜。现在飞霜殿已经作为接待外国元首和重要领导的接待室了。看完飞霜殿后,请大家转过身来看我们对面这座苍翠的山。从远处看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古代的黑马称为“骊”,因此它取名叫“骊山”。西安华清池景区内贵妃出浴雕像一向是游客合照留影热门处。

骊山主要由三个峰组成,第一峰就是骊山西绣岭,岭上绿树成荫,是国家森林公园,岭西有索道可直达山顶,山顶有烽火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历史上把这一段概括为“千金买一笑,一笑失天下”。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考古工作者8年的发掘考证,在4000多平方米的遗址内清理出“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5组汤池遗址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1990年9月,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的汤池遗址博物馆,1996年11月华清宫御汤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毕竟连白居易都说春寒赐浴华清池。

莲花汤,俗称九龙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莲花汤造型奇特,该汤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杨贵妃此时正华清池沐浴。

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拼砌而成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质,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终于又使得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华清池沐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淋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享受香汤沐浴。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近90多平方米,池壁建成凹凸状,象征地上山川的逶迤曲折。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更吸引了多位皇帝在此修建汤池尚食汤,顾名思义,就是尚食局的官员们的洗浴之地了,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唯一不同就是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沫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曾有什么数千里送荔枝、供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等等。

此汤池采用了“星辰汤”排水道供水,即摆正了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尊卑关系,有寓意着来自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浴父皇恩泽。环园南部高台之上有一字排开坐南朝北的五间房屋,人称“五间厅”。“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住在五间厅的第三号房子里。好了,华清池的三大部分,西区以九龙湖为主的风景游览区,中区御汤遗址博物馆以及东区“西安事变”的游览已经参观结束了。在西安华清池的人口处耸立着一座大型的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