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邑县作客,与曾经担任过高邑县政协主席的陈金锁先生聊起高邑的历史文化名人。于是,就近距离的接触了赵南星和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而命名的赵南星祠堂。赵南星祠堂,又称赵忠毅公祠堂,位于高邑县城关镇东关村赵家街路南,原名赵氏宗祠,后为纪念赵南星而改称今名。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嘉庆元年改平顶为布瓦硬山顶,历代虽有重修,但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的格局。现存的赵南星祠堂坐南朝北,南北长26.8米,宽8.45米,分为前后两殿和中间一座小院,总占地为0.5亩。

祠堂前殿正中为门庭,向后抱厦连左右侧室,组成一排统一的格局。楹联用与赵南星政治生涯中紧密相关的两件重要文化艺术品铁如意和东方未明砚作素材撰成,可谓独具匠心。前殿左右山墙垛上镶砌神兽祥瑞图,其砖雕刀法流畅,形态生动,是祠堂最原始的文化遗产。正门过庭券门上方悬“赵南星祠堂”木制漆匾,原挂在正殿门口,后因启功的题匾而移至此处。屏风仪门的《赵南星祠堂》文论介绍了祠堂的建制、沿革,记录了各界人士同这座祠堂的交往逸事。其中一段是,民国年间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带兵途经高邑,了解到此地是“东林三君”之一赵南星故里,便寻见赵氏族人赵云章,赠拨银两,重印了南星著述,修整了祠堂。吴佩孚当时为什么这么做不得而知,但也为祠堂办了一件好事。

院内置一口大水缸,下半截入土,作为储水和防火之用。靠东墙一侧种植月季数株,在阳光里绽放着绿叶青枝花蕊,增添了几分生气。”联句凝结了赵南星在一生中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和自律情操,由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学东先生书写,其隶书中正儒雅,苍老挺拨,颇显豪放大气。据说是高邑赵氏第22世孙、赵南星第15世孙赵力民用时26天潜心绘制。中堂对联也出自赵力民手笔,摘录了赵南星《秋怀八首》诗中的对句:

“义溥九天仍欲上,名留千载讵云奇”,揭示了赵南星光明磊落的气度胸怀。殿内三面是今人所绘制的图画14幅,从赵南星出世、登第、为官、进谏、愤世、著文以至含冤终老到平反昭雪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祠堂西侧,是高邑县围绕祠堂保护而开辟的赵南星纪念园,总占地10亩,园内塑有赵南星全身青石雕像一尊,双眉紧锁,浩气凌然,手持笏板,撩衣整袍,缓步从容上朝的英姿。园内松柏翠竹遍植,小桥榭亭相映,流水曲径通幽,还原赵南星在世时的一段风景。

其中的圣旨碑和赵氏祖坟碑刻,对于研究高邑赵氏和赵南星的功德事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十九日,卒于明崇祯元年一月廿三日,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赵南星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从鼎盛向衰败滑落的特殊时期,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代皇帝,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表现了做人为官的正直气节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成为除弊扶正、倡廉正风的一位有影响的政治家。入仕后初任河南汝宁推官,因为官廉明,升任户部主事。

万历十年调任吏部考功主事,因看不惯朝臣结派营私,引疾归里,这是他第一次被排挤出朝廷。1584年起任吏部文选员外郎,目睹社会弊端,疏陈时政“四大害”,由此触犯权贵利益,又一次被排挤出朝廷,引疾归里。1592年,赵南星被起用为吏部考功郎中,协助尚书孙拢主计京官,不徇私情,不畏权贵,首先罢免了自己的姻亲王三余、孙拢的外甥吕胤昌等一批贪官污吏。但由于时政腐败,谗臣当道,旋遭诬劾,被斥为民,在家闲居28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积极著书立说,课子授徒,与无锡顾宪成、吉水邹元标南北呼应,驰名天下,被誉为“东林三君”,海内外声誉甚高。1621年,明熹宗即位,70岁的赵南星又一次被起用,擢工部右侍郎,几个月后提升为左都御史。当时的朝纲依旧不稳,官场上买官卖官成风,有些人公开以权替别人要官,致使考选官场一片混乱。赵南星主持吏部以后,重新制定规则,一切按章行事,谋官者送王府当差,说情者连带撤职,甚至连朝廷权贵也不放过。

知县石三畏以贪污的银两走私,谋到御史之差,眼看就要上任,被赵南星查出,依法送王府当差,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在抵制不正之风的同时,赵南星还注意提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南京吏部主事程应祥,在任确山、光山知县时很有清名,赵南星就把程调到吏部,并委以重任。仅仅几个月,就把一个乌烟瘴气的吏部治理的一派正气。在赵南星晚年,最后终因得罪权阉魏忠贤,被罗织的一系列“罪名”罚戍代州,卒于代州戍所。后来崇贞帝即位后查清事实,赵南星诏复原官,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在封建社会里,赵南星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他疾恶如仇,伸张正义,明辨是非,除弊扶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官场改革。虽然他的思想和做法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气节和作风以及敢于与腐败势力顽强抗争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许身追稷契,无力正乾坤”,是赵南星从政时真实的心理写照。如果说,在政治上赵南星表现了刚直不阿,匡扶社稷,忧国忧朝的精神;作为一名处于权力核心的政治家,宦海浮沉,艰辛备尝,使他的观察视角更加具有特殊性与穿透力,自然有许多思考需要倾诉。

在乡闲居的日子,他用文赋、诗词、散曲多种文体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抒发磊落不平之气。他关注时事政局的变化,以一个饱经官场的离休者阐述自己的看法;他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为他们受到的艰辛艰难而鸣不平;他隐于山林,融入民间,讲学授徒,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文学知识传授给平民学子;他不论独处还是集会,都能写出发自内心的优美诗篇供人们品读。可以说,乡间闲居的日子,是赵南星文学创作最为鼎盛的阶段。赵南星属于一位现实主义流派的诗人,他主张“诗以道性情”,倡导“诗必从悟人”,使诗歌创作回归到对“性情”的抒发之上。

他反对盲目模拟的行为,重视诗“趣”的形成,要求将真“趣”和真骨格、真力量结合在一起。在创作上,他治学严谨,诗从先哲,作诗必徇古道,以成大雅。握管命意,必览先民而作,则赴理义以为归,合于作者,乃成德音。”因此,历代名家在谈到赵南星的作品时,有“多寓忧世之怀”,“慷慨徘徊,不能自已”,“沉浑鸿博,秀色可餐”的中肯评价。赵南星一生著述甚丰,流传于世的有18部,包括文集《赵忠毅公集》《味檗斋文集》《史韵》《学庸正说》,诗词集《赵忠毅公诗集》,散曲集《芳茹园乐府》等。这些,既是他本人的文学成果,也是今人研究明史和明代文学的宝贵文献。
与陈主席握手告别时,晚霞透过云层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我想,赵南星在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迹,也如霞光一样温暖着高邑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