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造像神衹众多,有佛、菩萨,也有财神、护法,派别上即有藏传、汉传之别,也有显密之分。佛造像有石雕、木雕、金铜铸造,也有干漆夹纻,体现了传统工艺的丰富多彩,也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塑技术和制作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尊者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头部浑圆,头顶无毛发,现比丘相。面形宽大饱满,额部高广,眉眼细长,双目垂俯,鼻直口方,形象庄严慈祥。上身披袈裟,下身着僧裙,颈下饰双股连珠式项圈,项圈下坠有璎珞。袈裟双领下垂,左肩现出固定袈裟的勾环,为汉地典型的袈裟样式;

袈裟与僧裙衣纹简括,起落自然,亦为汉地流行的表现手法。身下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以均匀连珠纹装饰,莲瓣宽肥饱满,排布整齐,且环绕莲座一周。衣褶自然流畅,十分真实地刻画出衣物的轻柔之感,纹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给人以高贵华美,雍容大气的艺术美感,堪为佛像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不过,著名佛教艺术专家、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春和先生认为此像名称有必要重新考定。但查十八大阿罗汉最早出处——苏东坡所作《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其中列于第三位的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苏氏赞曰:

”依据苏氏赞语,这尊罗汉像造型与苏氏所赞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形象特征完全吻合,可以确定名称应为十八大罗汉中列于第三位的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狮吼观音亦称“阿摩提观音”,是密宗信奉的菩萨之一。为观音大士的众多化身之一,是为了降服一切龙魔所生的病苦,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所化现的观音。手持金刚降魔杵,现天大将军身,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可以担当保护佛法的重任,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韦陀手中所持的降魔杵极有讲究,若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表示合十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是十方丛林寺庙标志之一;若如本像一般,降魔杵触地而立,则表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也是十方丛林;若降魔杵扛于肩上,即暗示此寺为子孙寺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关公在汉传佛教中被奉为伽蓝菩萨,他头戴官帽,身披铠甲,足登战靴。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州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忠义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尊称其为“关公”。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于定中听见空中传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谁来还呢?

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後,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尊者泛指具有较高德行智慧的僧人,阿氏多尊者是十六尊者中第二位。造像面部表情刻划生动传神,眉骨突出,嘴角含笑,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