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七步诗》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印象最深刻也就是最后这两句诗,直到现在也是“耳熟能详”,它的作者就是曹魏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他的才华比起父亲曹操也毫不逊色,曹植曾写了一篇诗词《白马篇》用来纪念他随父出征的情形,曹操看了这篇文章后,不相信小儿曹植有如此才华,便问他:

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请一大批文人“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挥手就得一篇《铜雀台赋》,曹操大喜,册封他为“平原候”。经过几件事情之后,曹操发现曹植虽然有才,但是太过于“自我”,经常任性胡为,将曹操颁布的法令法规视为儿戏,任意妄为,不遵守法令。

有一次曹植借着酒兴,私自乘坐只有曹操才能乘坐的马车,擅自打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只有在举行重大典礼时帝王才能走的禁道上飞驰而过,一直游乐到金门。“丞相万万不可,您还有大事要做,您要是自刎,天下黎民又要受苦受难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如割发代首,以谢罪”。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他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也不会真把他杀了!曹操不会立一个目无法纪的儿子为储君,那样天下会大乱。曹丕曾因为,父亲曹操偏爱弟弟曹植,和自己争“储君”之位;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后,曹植不知好歹的又和自己作对,于是曹丕就想杀之而后快。

曹丕在位期间,处处打压,处处提防着弟弟曹植,不让他担任任何有实权的官职,就连曹操封曹植的“平原候”也是一贬再贬一降再降。走到郁郁而终这步完全和他的少年时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尽管后半生性格收敛许多,不那么“自我”不那么“任性胡为”,可是当他与帝王之位“失之交臂”的那一刻一切都晚了!

虽然他后期在生活中郁郁不得志,可是在文学史上,却给后世留下非常宝贵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