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一直对艺术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去调查、研究,前一段时间偶然机会刷到了在我国铜建筑方面“颇有建树”的顶级艺术家,被称为“铜建筑之父”的朱炳仁的视频,跟了一段时间,今天就抽出时间给大家介绍介绍,一起学习学习。要讲清楚熔铜艺术,我们还需要简单介绍一下青铜文化,青铜文化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青铜文化似乎无人超越,未有人敢“逾越雷池半步”,但是今天要讲的熔铜艺术其实就是对青铜文化的一种突破、一种创举。提起司母戊鼎大家应该不陌生,是距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久远、最大的青铜器。“浩瀚”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记载大约从夏朝开始发端,在商朝发展到顶峰。

青铜由红铜和锡合金而成,因为熔点低,硬度高,所以易熔化和铸造成型。在早期主要以兵器和礼器为主,尤其是用来祭祀,早期的青铜礼器有炊器、水器、酒器和乐器等,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工具逐渐在工业上“崭露头角”,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这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发展,随着这种循环使我国的青铜文化发光发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我们今天要讲的熔铜艺术它把工艺美术中的实用性进行剥离,是对“实用艺术”青铜文化的一种突破,它从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发端”,在06年的时候中国最高宝塔——常州天宁宝塔整修铜工程突然起火,但是有惊无险的是宝塔只是受了点“皮毛伤”,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朱炳仁从“危机中嗅的转机”,发现晶莹的铜珠好像千万铜泪互相拥抱着,牵连在一起,自由又不失风范的融合在一起。这种“姿态”是人工铸造无法比拟的,他们舒展着自己的筋骨,召唤自己的灵魂,美轮美奂,把酒临风,与酒共舞!想要对熔铜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必然离不开对朱炳仁这个人物的“深入探究”,我们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朱炳仁的“魅力人生”。从2006年发现熔铜艺术以后,朱炳仁的人生“一路高歌”,在熔铜艺术上颇有建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以至于成为影响世界的熔铜艺术大家。

2011年,为了深化两地的交流合作,熔铜艺术大师朱炳仁和台湾雕塑名家杨凤琛共同创作,他们的作品被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此次创作极大地提升了两人的国际影响力,使熔铜艺术到了广泛的传播。2014年,朱炳仁的作品《唯思》在香港佳士得被拍卖,最后成功交易42万港币。他的作品《灵鹿》由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最后以60万港币的高价被出售,在2015年《燃烧的向日葵》在天猫被成功拍卖了158万人民币。

朱炳仁凝视着画中梵高的眼睛,仿佛整个太阳系在他眼睛里熊熊燃烧,喷射巨大的火焰,无比灿烂,梵高用生命在作画,尽情得舒展这灵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于是朱炳仁深受影响,突发奇想,开始熔铸了这幅佳作《燃烧的向日葵》,并且在“不朽的梵高”艺术大展上展出,并最后成功拍卖了158万人民币。朱炳仁还开创了铜壁画,彩色铜雕塔的先河,2015年,朱炳仁的大型熔铜壁画《春和清研》被新加坡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收藏,2017年,他的多部作品亮相新加坡,在新加坡举办了朱炳仁的首个海外个人展——“熔古铸新”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

朱炳仁的首个欧洲展览“中国非遗-朱炳仁铜雕艺术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中国非遗-朱炳仁铜雕艺术展”在2018年12月10日晚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而此次策展人就是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巴特先生。此次展览出精美的铜雕艺术品,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了非常美的震撼,有不少观众自发在作品前拍照留念。此展览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浙江省文化旅游厅共同举办,展出的作品有《青花系列》《失格》《圆明园之魂》《宋画迷宫》等等,在现场核心位置的是他的佳作《稻可道非常稻》,一片铜雕的“稻田”在灯光下呈现出灿烂的金黄色。朱炳仁的作品早已登陆美国,曾经他的作品《五牛铜雕》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并且在2019年的时候,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桂菊山禽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被收藏陈列在美国世贸大楼一号楼。

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20年20人”中国文化人物大家展上,朱炳仁的四件熔铜作品被受邀参展,他的其中两幅融铜壁画《万泉归海》,《清香自远》被永久的收藏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通过多年来一直的努力,“朱炳仁-铜”的知名度逐渐增加,每年的参观者更是达百万人以上,他的展示馆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被多家媒体争相报,在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评语说:

“铜雕艺术大师中,朱炳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