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 尽精微——徐悲鸿的写生与创作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Date: 2022-10-17 09:51:18 | View: 59

致广大 尽精微——徐悲鸿的写生与创作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本季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将呈现三件徐悲鸿佳作,分为梅结楼珍藏徐悲鸿赠著名女实业家刘淑清之《一尘不染》、南洋时期寄寓无限希望之《雄狮》和传写六朝诗意之白描佳作《六朝诗意图》。三件作品花卉、走兽、人物各一,可观徐悲鸿救国豪情与艺海交谊,件件作品构画精良,皆为大师倾心之作。另一位则是它的创办者,开中国女性独立办企业之先河者,刘淑清。民国时期,刘淑清在云南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其坎坷的经历与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就,为人津津乐道。

徐悲鸿雕塑像石雕历史名人雕像

靠给人刺绣钩织,读完了成都女中,毕业后在成都一所小学教书。1924年,刘淑清嫁给了滇军旅长、龙云的部下刘伯钧,并随夫来到昆明。1929年,解甲归田的刘伯钧出任盐津县县长没多久,便惨遭杀害。刘淑清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逃到昆明,隐姓理名,从小茶室办起,开经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后,她创办了西南旅社、大华交谊会,后又结识了龙云夫人顾映秋、卢汉夫人龙泽清,并同她们结为密友。

近代名人徐悲鸿头像铜雕

刘淑清创办南屏电影院后,经常放映国内外优秀电影,周末对学生实行半价,有时还免费为学生们放映宣传抗战的影片。为保证外国电影的原汁原味,刘淑清创造性地为外国电影设计了中文字幕这种方式。她不但让南屏电影院成为招牌,还出任了安宁温泉宾馆的总经理,使“天下第一汤”的美名得以享誉国内外。此外,刘淑清还开办过一家坤维慈幼院,总共收养幼儿126名、婴儿26名。

徐悲鸿雕塑著名奔马画家公园铜雕像

抗战时期,刘淑清经营的大华交谊会、西南旅社一度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大后方昆明的文化艺术界人士聚会、暂住的场所,她因此与田汉、茅盾、金焰、王人美、马思聪等都有交往,并结识了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刘淑清赞佩徐悲鸿的为人与艺术,因其与西南一地官员、富商熟识,便常向他们推介徐悲鸿的作品,徐氏画名藉此机缘亦渐传于川滇。为感谢刘淑清,同时也赞佩于这位自强自立、极富正义感的女性,徐悲鸿画下一幅白梅,钤上了自己并不常用的“一尘不染”白文印,并亲题签条送与刘淑清。

画家徐悲鸿石雕

是幅《一尘不染》中,树干以湿笔写出,以淡墨先皴树身,再乘湿施钩勒,水墨淋漓,湿润饱满,颇得苍劲奇古之意。数根梅枝从老干上探出,粗枝用淡墨写,细枝用重墨写,不疏不繁,花朵亦不密集,但有一种倔然向上的生气,一种傲霜挺拔的精神。花朵以白粉点染,笔致疏落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有超然出尘之致,空里疏香之趣。白梅点点,枝条舒展,花枝搭配巧妙,通过疏密穿插、粗细相间、高低不等地安排营造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在简约中有一种丰富性,观之令人神畅。

徐悲鸿画画雕塑

“香雪俨然,掩盖疮痍重,悠悠春回岁改,怅触增余痛。以此白梅赠高义须眉,寓情寓景,喻物喻人,实恰如其分。在中国画史上,善画狮者极少,徐悲鸿是其中杰出而独特的一位,他早年间即好摹写,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欧洲、长居柏林时,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写生,他在《徐悲鸿自述》和《述学》中,反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余性爱画狮,因值天气晴明,或上午无范人时,辄往写之。”除直接师法造化外,徐悲鸿的狮子造型也多有借鉴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作品,其雕塑《待猎之狮》、《狮子与蛇》等,对徐悲鸿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校园徐悲鸿头像名人铜雕

故徐悲鸿狮子结构之准确、造型之生动前所未有,是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1939年初,徐悲鸿为尽“个人对国家之义务”,远赴星马、印度,举办画展筹款助赈,宣传抗日。所到之处,无不大受欢迎,筹款亦颇顺利,故流连至1942年初方取道缅甸回国。其中在1941年,徐悲鸿多次往来马来半岛,在吉隆坡、怡保和槟城等地举办画展。是年阴历的三月至五月、七月至八月间,他曾两度长居槟城,住在骆清泉的南国旅社。

徐悲鸿铜雕半身像雕塑

十月又短暂前往,本幅题识称“卅年晚秋”、“将辞别槟城”,当即是此次所作。槟城借居的这段时间,是徐悲鸿生命中非常独特的一段时期,也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徐悲鸿难得的一段安逸时光。在槟城,徐悲鸿得以收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情感的彷徨,潜心于自我的艺术世界之中。“倘得优游销岁月”,槟城时期徐悲鸿诞生了许多饱满的佳作。此幅绘雄狮立于巨石之上,回首凝望,姿势里面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眼睛的刻画尤其有神,似乎正在观察、等待、守望猎物,整幅的精彩全在这“阿睹”中。

徐悲鸿胸像铜雕

鬃毛随风飞扬,雄狮目光坚定,传递出一种果敢坚定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如果说抗战之前,徐悲鸿关于雄狮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精神自由、人格自由、生命尊严方面。那么此时抗战期间的创作,更强调着象征的寓意,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对激越精神的倡扬、对中国未来无限的希望。1929年,艺术大师徐悲鸿根据民间广为流传并已俗语化了的六朝人诗意:

徐悲鸿玻璃钢仿铜雕像

“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馀”,创作了《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底稿,并据此底稿,先后创作完成了三幅作品,一件存于莫斯科博物院;三件成稿各有归宿,只有白描底稿多年来一直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珍藏。此件由廖先生珍藏多年的《六朝诗意图》底稿,亦即本幅。本幅白描底稿,除中间的驴之外,全部以白描手法写出,前面骑马的翩翩公子,面部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眉毛高眺,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扶执腰下佩剑,脚蹬马镫,端坐马上;

校园名人徐悲鸿雕塑

通过对白描骏马鼻、眼、耳、嘴、颈、身、尾、蹄的勾画,比常见的徐悲鸿写意马更显端庄、淡泊和灵动。再看中间的骑驴者,从头饰可知当为一穷酸书生,其后视推车汉的表情,有惊讶、有同情、有自娱、有欣慰,头后视而脚前蹬,极具平衡感,加之左手勒紧缰绳,驴头微别、驴踢亮起之神态,极为传神;再看后面推车的汉子,满脸布满苍桑,眼神中流露出不甘与无奈,脖勒车襻儿之状甚感沉重,手握车把更显力量,粗状的腿蹬地之状,稳与动并显,劲与力共存,车轮前转的动感油然而生。

整幅构图,中心人物当为中间的骑驴者,他对前面官运亨通者的锦衣白马,羡慕不已,自愧不如,但回头一看,又见大汗淋漓、光膀赤足、辛苦劳作的推车汉子,觉得自已又高人一等,从而又有一种优越、得意和满足。骑马者的春风得意,推车者的心有不甘,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被画家以极简的笔墨写出。与其说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底稿,不如说是一幅已经告罄的杰作。2006年夏,范曾受廖静文之邀,有幸亲睹悲鸿先生的这幅佳作,在反复揣摩悲鸿意图和审视原作的前提下,纵情挥毫,补绘出后面的连山,茂壮的松树,以及马蹄所过、驴蹄所触、车轮正行及壮汉踩踏的山路,并补画数笔荆棘野草,更显道路之崎岖。

所补画内容与原底稿完美地结合于一起,可谓珠连璧合。从而使现、当两代艺术大家得以神交于《六朝诗意图》当中,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件弥足珍贵的千古绝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曾为完成这幅杰作,专门刻制了三枚印章,一枚是钤于右上侧的“高山仰止忆悲鸿”长方形白文印,另一枚是钤于左侧下方的“追陪先贤”朱文印,还有一枚是钤于左上角题识前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未亏”椭园型朱文印。唯昭质其未亏”之句,寓意为“只怕是美名未能树立,唯有高洁的品质未受影响”。

此外,廖静文先生1986年作于“怀鸿室”的墨宝“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七言行书联亦为本标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与徐、范的《六朝诗意图》连璧,构成一幅完整的中堂,又增加了新的内涵。时间这根线牵出的故事,其意、其情、其境令人畅想不已。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