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过早饭,大家都早早地收拾好行李,等候在大巴车前。司机安德鲁站在车门前帮着游客装行李,安德鲁确实是个非常称职的好司机,见到我们总是乐呵呵的。爱米说,今天是安德鲁最后一天陪我们了,大家上车前可以与他告别,如要感谢他的辛苦,可给他三五欧小费。不少人纷纷在车前与安德鲁合影,并将小费塞在他手中。梵蒂冈虽然也是个国家,但太小,在罗马城内,所以进了罗马城也就到了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圣伯多禄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伯多禄高大的雕像。

安德鲁开车将我们送到一地下停车场,爱米领着我们来到大教堂的入口处,招呼我们赶快排队。教堂外弯弯曲曲地排着一条粗粗的队伍,粗粗的队伍一直延伸到教堂的入口处。我随着队伍慢腾腾地向前移动着,一边环顾教堂前的广场。教堂前的广场是能容纳30万人的圣伯多禄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殿。

望着黑压压的队伍,我忽然想起了天安门广场上纪念堂的队伍,两条队伍虽隔万水千山,但同样无穷无尽,连绵不绝。快到入口处时,队伍被分成两队,见一队流动的快些,我与李爱玲、司海燕、单大姐和梅等人急忙加入其中。圣伯多禄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伯多禄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条条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伯多禄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回天国前把金钥匙交给了他,伯多禄成了天主教的首领后,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天主教,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天主教,并处死了伯多禄。远处的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巍然矗立。

来到大门前,要过安检,过了安检,我们从右侧进入教堂。每个教主的墓棺都是玉石雕刻而成,极其豪华,每个墓棺的颜色与材质都不同,大小不一。我们没一个懂外语的,对其说明和标签也看不懂,所以匆匆浏览后,沿着阶梯上到教堂的大殿堂。进入大殿堂,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殿堂之宏伟与豪华不能不令人惊叹。圣伯多禄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我们可以推断这件作品曾被放置于红衣主教朱利亚诺德拉罗韦雷的领衔教堂即圣伯多禄锁链堂的庭院中。

圆穹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双重构造,外暗内明。殿堂长186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6万人。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教堂的主厅内正在作礼拜,身披白衣的大主教正在津津乐道地宣讲教义,信众们安静地坐在台下听讲。整个殿堂虽然很大,人也很多,但却显得格外安静,少有喧哗。最著名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痛雕像和一座圣伯多禄的青铜塑像。

我站在警戒线的旁边,遥望着不远处的礼拜场面,仿佛在欣赏一副活生生的油画,其色彩、光线、专注、神采、安详完全不用加工,绝对是一副惊世骇俗的杰作。当我举起相机要拍下这美丽的画面时,不远处的保安连连朝我摇手,阻止了我的拍照。殿堂里是允许拍照的,礼拜的场面为何不允许拍照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在大殿堂里来回游走,极其贪婪地观看着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精美雕刻与装饰,不住地啧啧称奇和赞叹。大殿内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的殿堂,每个小殿堂内都装饰着壁画、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痛雕像和一座圣伯多禄的青铜塑像。

在一个小殿堂前,李爱玲突然要跨进门去,不想被安保拦住。她不通外语,只好双手合十,示意自己进去是作礼拜的。这时不少外国人匆匆进去,李再次用手加语言表达,他们为何能进去,却不让我进去。我笑着说,你信仰的是佛教,这里不是佛教的寺庙,所以人家看破了你,才不会让你进去的。在大殿堂里游览了好久,直到感觉累了方才向大门处走去。这时遇上了老雷和老李,一阵交流后,我们在两个小天使捧圣水缸的雕塑停住脚步。两个小天使看上去只有一岁多的样子,然而雕像的实际高度有2.5米。

众多的统治者、勇士、殉难者的雕像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威严、冷峻和痛苦的记忆,再看到这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时,一种安慰、一种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艺术家把小天使和圣水放在一起,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视水为上帝赐予人的圣洁之物,水是生命之源。重新站在圣伯多禄大教堂的广场上,当我看到仍然连绵不绝的队伍缓缓进入时,一直困惑我的谜团豁然消去。像我现在所在的圣伯多禄大教堂,如果收费该是多大一笔收入啊。中国的寺庙前去者大多是有所求的,求福、求财、求子、求官等,烧香祈祷,祈求佛赐予,所以佛收费;

外国教堂的前来者大多是忏悔的,求主宽恕自己的罪恶与邪念,以表往后的善意与善行,对主无所求,所以主宽恕为怀,不收费。我站在著名的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外的广场上,目睹着壮观的宏伟建筑与壮观的朝拜队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能悟出一点道理,释去一丝困惑,也算是前来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