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观音像居然暗含机关,难道我国古代真如小说野史所讲那般,有着不为人知的江湖轶事,乡野传说?这座千手观音像在大足宝顶山,历经八百多年,到了现代千手观音造像已经有不少病害,千只手只剩三十多只完好,于是关于修缮的工作立马展开,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天字号修复工程。故事中的这座石刻是大足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在公元1174—1252南宋时期由赵智凤主持建造。

南宋时期我国佛教的盛行,各种艺术表达形式都紧紧围绕佛教主题。大足石刻作为中国的晚期石窟艺术代表,在吸收了中国百年的文化传承和艺术文明后,成为了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石刻造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精巧的工艺在无数文化瑰宝中屹立不朽。它将自己的内涵全部隐藏在这山间翠绿之中,石刻的人工之美与大自然的美景相得益彰。时光没能冲淡它的美貌,不同于莫高窟,这些石刻造型精美,颜色保留得较为完善。

以红色和青色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地狱的苦难,一边是人间的善美。不得不去赞赏古人的艺术审美,栩栩如生的石刻蕴含着自己对于世间百态的深思。这座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宝顶山摩崖造像的精华龛窟之一。整座造像面积高7.7米、宽12.5米,以主尊观音像为中心四周呈辐射雕刻有一千零七支手和眼。每只手中各执法器,手心各有一眼,以表现观世音菩萨的法力无边,智慧无穷。另雕刻有侍者、力士等像,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气势恢弘。

石刻观音像由于年久失修,大量的风吹日晒和自然灾害,让他破败不堪。于是重庆方面在2008年开始了修缮抢救工作,为什么说是抢救,全因当时这尊石刻已经病害的不成样子一千多支手就剩下三十几支完好,只怕再过个几年,最后几支完整的手也要断裂。修缮事宜一定,专家立马开始拟定方案,此事刻不容缓。这座石刻所包含的意义之重,我们这些普通人大概难以理解,除了其丰富的历史含义和工艺意义外,这尊千手观音石刻是同类型之中最为繁复精巧的,其艺术成就已经登峰造极,堪称“世界奇观”!庞大的修复工程需要耗费无数资金和大量时间,但是相比于这座石刻的价值就显得无关痛痒了。修缮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直至2014年工作人员在主尊石刻上不小心发现了一个暗格机关,让各位工作人员激动了一把。

其实这一构造早在2008年首次勘察时就被发现,它位于千手观音主尊造像腰部以下至莲台部位。因其所处位置特殊,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这个空间是“装藏”区域。“装藏”是什么呢,就是古代在塑佛像时,会事先在佛像背后留出一个空格,开光时由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肺肝放入并封上。大家在武侠剧中应该也不少见,一大侠进入寺庙,然后在佛像后找到秘籍的剧情。14年这个猜测中的“装藏”被工作人员打开,这个暗格内部空间不小,”宽310厘米,高90厘米,左右进深分别为20.5厘米、32.8厘米,里面放有陶瓷残件、金箔残片和有形石质残件等历史遗物,并没有发现那些本该是“装藏”的物品。

这就很值得奇怪了,既然这不是“装藏”那为何要做出一个暗格来呢?还是在这种奇特的位置,可是由于没有太多的文献可供考察,负责修缮的专家们也无从分析,只能对这个奇怪的“暗格”进行研究。2014年4月26日,为了可以更完善地修理千手观音主尊,文物专家们再次对千手观音造像软弱夹层带石材补配做进一步探究,主尊腹部左侧有一补配石砖,石砖露出面有隐约雕刻的痕迹。这一次发现的石刻保存在雕像主尊腹部和原始岩体和补配石材之间的交叉处,这是一个六边长方体。从现有文字内容来看,这是经装饰修缮后为了祈福的记载铭文,记载乾隆四十五年遂宁县中安里一名叫张龙飞的善人对千手观音尊主的装缮的事情。根据初步考察还发现,封口石砖题记刻字中的“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立”等文字,准确记载了距今200多年前的一次千手观音主尊装修事件,与宝顶山圣寿寺维摩殿佛坛上的碑刻所载之事相同。

据宝顶山碑文和此石砖记载,可知千手观音造像在历史上至少经历过4次整体妆金修缮,具体时间为明隆庆四年、清乾隆十三年、乾隆四十五年和光绪十五年。这尊千手观音造像之所以保存至今离不开与历史中的多次修缮。大足县潮湿,石刻又处在高海拔,常年受水汽和自然灾害侵蚀自然会面目全非,若是没有多次修缮工作,恐怕也没有如今的抢救机会了。在原碑文记载的几次大型修缮后,石刻在没有过任何修缮活动,如今为了让世人不失去这一文化瑰宝,第五次大型整修活动“一号工程”在距离上一次修缮的一百多年后又一次启动。

在考察研究中,从“暗格”中取出的另一物品金箔残片也带来了不少的有用价值。在这些碎片上,我们看到了白色地仗层和多层金箔的叠加,这与历代的许多修复工作密切相关。起初的贴金修复备受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贴金有些过于“手重”,有很多原先的金都被盖住了,让这尊石刻没了原先的历史味道。而这些金箔残片非常精准地证明了此次修理工作的正确和严谨,让工作人员们对于修缮事宜更为有把握了。

后期专家继续对一起取出的瓷器残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瓷片与当时人们的佛事活动和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但其所含成分和所产年代还需要后续的检测分析才能知道。通过内窥镜识别,工作人员发现“暗格”中仍有许多填料,主要是砾石和土壤,以及瓷器的不完整部分。由于“暗格”空间又窄又长,一些区域需要下一步检查。大足千手观音石刻的修复在2015年6月13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结束,经过最彻底一次修复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耗费约一百多万张金箔,带着全新的金色光芒再次面世。这尊石刻被重现了他百年前的容貌,壮丽无比让人望而生叹。金碧辉煌的石刻,让人难以想象他八年前是何种残破的样子。

关于腹部的机关“暗格”在后期经过内窥镜的多次探测后,确认其为一个不规则的密闭空间,其最富有价值的发现就是那块刻有文字的石砖了。修复好的千手观音石刻让时隔多年再次见到他的游客叹为观止,通体金碧辉煌,威严肃穆,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到大足礼拜瞻仰。这座石刻于2019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大足区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中国绵长久远的艺术史和艺术造诣永远值得研究,还有大量的秘密和精彩等着我们去挖掘。大足石刻将宗教与人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类心中最真挚的感情一一流露在这造像之中。赏时惊叹艺术之高超,赏后体会其中之韵味,收获颇多。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它经历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见证了朝代的更替。时至今日,抬头仰视,看着这一幅幅石刻,那一扇扇坚毅或仁慈的目光,我们仍能看到一个朝代的背影。
从晚唐开始的北山石窟到南宋的宝顶山石窟,跨越历史的长流,五山为代表最终汇聚为大足石刻,它是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一座底蕴深厚的世界遗产宝库。大足石刻从不同侧面向们展示了从唐朝到宋代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变化,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题材的多样,实属世界罕见。彰显了我国的民族特色,每一副石刻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古人们精心去雕刻,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刻在石碑上,将他们心中怀有的抱负,想要超度苦难,救治时弊的心愿全部倾诉在这山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