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米开朗基罗是一位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能在对裸体男性形象的掌握上与他匹敌。米开朗基罗出生在托斯卡纳的阿雷佐附近的一个下层贵族家庭,他在画家多米尼科·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里做学徒,在这儿他学会了湿壁画。年仅15岁的米开朗基罗到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可惜随着洛伦佐于1492年去世,米开朗基罗的惬意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宗教狂热分子吉洛拉莫·萨沃纳罗拉开始统治佛罗伦萨,他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裸体画像风格颇有微词。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是正值青年时期的摩西。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受红衣主教拉斐勒·里亚里奥所托,创作了雕像《酒神巴克斯》,这是他首次完美再现古典人物的雕像。里亚里奥因为《酒神巴克斯》太过性感和异端而拒绝接受该作品。1497年—1499年,米开朗基罗为一位法国红衣主教制作《圣母哀悼基督》大获成功。该作品表现了大多数意大利人并不太了解的主题,让米开朗基罗在巴尔干半岛名声大噪。米开朗基罗抓住了古典视体男子健壮的肌肉结构和动感的运动爱态,人们认为他创造的《大卫》甚至超越了古希腊或古罗马最优秀的作品。年轻的米开朗基罗与其从米兰归来的长辈达芬奇在长老宫内开始了大型壁画的绘制工作。

尽管米开朗基罗并不愿意接受西斯廷教堂的绘画任务,但他创新了艺术形式,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大胆运用色彩并清晰立体地再现人物。米开朗基罗到死都在为设计建造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而忙碌。许多人听闻米开朗基罗的死讯后,都盛赞这位毕生奉献给艺术的人给黑暗笼罩的世界带来了光明,他的死意味着意大利艺术复兴时代的结束。文艺复兴的领军画家,例如波提切利和培鲁基诺都曾在二十多年前接受了装饰西斯廷礼拜堂墙壁的委托,而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这位野心勃勃的独裁式人物,决定让米开朗基罗去重绘那片曾被画成漫天繁星的天顶。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十四个小场景,三百多个人物,包括十几个先知和女巫、耶稣的一些祖先以及二十个男性裸像,展现了有关原罪、痛苦和人类渴望接近上帝的史诗,令人叹为观止。米开朗基罗进入了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

接下来的一些委托,有些是为了美第奇家族,有些是为了教廷一由教皇保罗三世委托。有着灰色头发的上帝,这位权威的父亲,是一个动态而充满激情的形象,他的肉体与精神的能量正向着亚当喷薄而发。亚当运动员般的身体与可爱的脸庞体现着从本源上是神性的美。这个形象在解剖学上的精准及其青春的优美使人想起另一个完美的作品,那就是米开朗基罗在1501年至1504年间创作的《大卫》。诺亚的一个儿子看到他的父亲赤身裸体,就叫来了他的另两个兄弟。画面中,三个人正准备遮盖诺亚的身体,同时回避着目光。如米开朗基罗、罗丹、近现代的贾科梅蒂、亨利摩尔等著名雕塑家。

上图描绘的是一个极度混乱的大洪水场景,米开朗基罗展现了正从不断高涨的洪水中逃亡的人们,这是上帝对人类堕落的惩罚。在背景中漂浮着诺亚的方舟,同时在前景中,许多家族挣扎着走向更高的地面,狂风却毫不留情地吹袭着他们的头发和衣服,骚乱和恐慌统治了一切。在使他进入沉睡之后,上帝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她是第一个女人。其中,穿着漩涡般长袍,以后背示人的形象是描绘上帝创造地上的植被与果树。而长着胡子的形象则伸出手臂,指向一颗金光灿灿的球体,也即太阳。在凹凸不平的《贝尔维德勒的躯干》与米开朗基罗那强有力且具备解剖学精准的男性外形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在天顶中心场景两边那些肌肉强健的裸体年轻男子坐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观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素描和壁画。

这部作品的螺旋设计和扭曲的人物将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风格,最终引向巴洛克风格。《最后的审判》受到了天主教长老们的责难,他们反对如此大幅度地公开表现裸体,在米开朗基罗去世后,关键部位就被添画上了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