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流北路南段的西侧,有一个占地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海拔只有63米高的小山头,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在青岛的历史长卷中可是有着不可或缺地重要章节。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它外防倭寇,内抚民心,为青岛的军事防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国后它又身披彩装,笑迎八方来客,为市民的休闲娱乐与健身,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活动场所。它就是被青岛市政府命名的老青岛十大山头公园之一的“烟墩山公园”。挂在阳台或者吊在花园的树上。
烟墩山,亦属崂山余脉,位于李沧区西北部的汾阳路21号甲,西邻胶州湾,东靠胶济线,与对面的娄山隔路相望,遥相呼应,俨然一道天然屏障,两山之间的四流北路,那可是当年陆路进出青岛的唯一通道。这个幽静之处,不似其他有名望的公园或大型游乐场所那样,游人如织,人头攒动,这里僻静淡雅,谦逊低调,如果仅在大道上行走,由于被现代化楼群所遮挡,是很难被发现的,这似乎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宝藏式景点。进入东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可爱的石雕小象,两个小家伙憨态可掬,相对而视,寓意着“兑吉祥”,愿天下人都能吉祥如意。适当配置花色鲜艳、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
这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几十条古朴的石板路由碎拼石道板、花条石、鹅卵石及四角块等石料铺就而成,蜿蜒俏皮,曲径通幽,行走之上,感觉非常地舒适轻松,而掩映在树丛中的共计4050米的主干路和游览路,分别从公园的东门和南门经“九曲十八弯”一直延伸到了山的顶端。这里最惹眼的基调就是绿色,就连空气中都充斥着绿色、惬意与悠闲,游客们谈笑之间拾阶而上,毫无矜持地享受着绿色赐予他们的勃勃生机,一路上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林间那沁人心扉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经意间就会涌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让你陶醉其中,不能自拔。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初年,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寇来犯,为抗击倭寇,即墨特设“一卫两所”,即鳌山卫、浮山所、雄崖所,在其辖境内共筑烽火台42座,而烟墩山便是其中之一。然后通过树脂和玻璃纤维毡象糊产品那样把钣金件预埋到产品上。
山顶建有烽火台,并设驻军严阵以待,遇有倭寇来犯时,白日举烟,夜晚燃火,以示“情况危急”。据说,举烟燃火的同时,还要放火炮,并对烟火和火炮的数量还有特别的规定:万人以上放五烟五炮,警钟长鸣,坚拒倭寇于“山门”之外。由于常年战火不断,山上几近荒芜,建国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次组织上山植树,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由市商业局、园林局联合规划设计方案,由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及其下属企业集资承建并承担植树任务,同年三月开工,大张旗鼓,植树造林。因此树立牌坊的时候也是极其隆重的一件事情。
根据土质分析,以刺槐和黑松为主,又自然配置多种花草灌木,使整个山体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3.07%。于1986年7月,经市政府正式命名为“烟墩山公园”,同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内风景以青山绿树和蜿蜒小路最为诱人,特别是林间的石阶小路,条条相通,委婉清静,犹如长绢飘逸,好似纱袖飞舞。山上的亭廊景门,石桌石凳,儿童活动场所等景点,分布有序地坐落在山体的不同之所,若隐若现,风格各异。而且在花中还增添了三角梅和铁树大型绿植。
在公园南门石阶路顶端的小平台之上,端坐着由青岛市纺织总公司赞助援建的高达1米半的黄道婆雕塑像,垂目凝思,万千遐想。这位黄道婆是我国古代的一位织女,堪称中国纺织业的一代宗师。在烟墩山的主峰,当年的烽火台已无踪迹,现建有一个直径为6.2米的观景亭,沿四十一级螺旋状楼梯直通顶端,四周敞空,廊柱间长条凳相连,可供游客小憩。抬眼望去,胶州湾波光粼粼,跨海大桥气势磅礴,转身回望,对面就是楼山公园,环顾四周,老沧口的景致,一览无余。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其实,这个地方比较适合傍晚时分过来,茶余饭后散散步,手挽老伴,哼个小曲,于林间小道漫步,悠然洒脱,心旷神怡。然后来到观景亭,沐浴着大自然的习习清风,眺望着远处的潮起潮落,欣赏着夕阳那绯红的脸颊慢慢掩入海平面之下,好一个赏心悦目。什么生活的繁琐与嘈杂,什么世间的纷争与不平,全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统统见鬼去吧。如今,烟墩山的烽火已熄灭600多年,经过政府的一番精心装扮,一袭红装代戎装,犹如深情女子,默默地守望着美丽的胶州湾,守望着美丽地大青岛。风景区内沿杂谷脑河谷两岸密林中的各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