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在阿姆斯特丹还是在上海,我们自然会享受这样的景象:骑行者不断与你擦身而过,然后驶向河流两岸的博物馆、画廊、鲜花市场和咖啡馆,轻快的心情像河面上闪烁着的金色波纹。这是不必到远方也能切身感受到的,来自我们城市的美好瞬间。尽管对我们的城市而言,骑自行车通勤很早就是不需证实的环保之举,但撇开这种环境“正确”,稍微研究最近几年评选的“宜居城市”名单,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龙的鳞片使用摩托车、自行车的轮胎。

LonelyPlanet荷兰特辑有一个“在荷兰骑车”的版块,开头这样写:即使只是花一天沿着阿姆斯特丹的运河骑行,你也能感受到自行车带来的自由和乐趣。”这种“自由和乐趣”似乎能够轻易获得,但是当环保理念加速繁衍,共享单车入驻街头,甚至当互联网占据了更多的日常时间,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否有完备的自行车基础设置,道路环境是否安全有序,是否常设自行车人士专用座椅等。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决定用自行车的角度,看向下面这些“明星城市”们正在作出的改变。在CopenhagenIndex最新2019年世界自行车最友好城市的排名中,哥本哈根以902分居于榜首,已是第三年蝉联冠军。时而有家长用自行车接送上下学。

每个哥本哈根人都是骑行者,他们享受着全世界最完善、安全和可持续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比如familytours网站主打的家庭自行车之旅,游客可以租用像购物推车一样的自行车,让孩子坐在前面的座位筐里,一家人舒舒服服地游览城市。在拥有健全交通网络的东京,人们骑行并不是为了通勤。因为城市规划紧凑,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银行、餐厅、公园等均在离家不远的车程内,自行车便是最好的代步工具。还能承办国际国内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

疫情期间骑车出行的好处不言而喻,促使市长AnneHidalgo加快了她的计划——将巴黎变成一座绿色环保的自行车城市。巴黎新增了近两百公里的Coronapiste,并打算把其中一部分改造成永久车道。虽然距离成为理想的自行车城市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一切已经步入正轨——市长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仅仅从2018年到2019年,巴黎骑自行车的人数就增长了54%。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都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它一旦成功,将会为其他大城市树立具备参考价值的榜样。骑行电动自行车沿浦东新区秀浦路行至周园路时。

奥斯陆从1990年开始认为汽车不利于城市发展,将交通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地下铁,只为减少道路上的汽车数量。2016年,政府决定到2050年将奥斯陆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零。近年来推进的“无车宜居”项目则直接以减少汽车交通为目标,逐步在市中心提供更多的无车区和无车街道。90年代末,Cruiser如期被Electra重新带火。定期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商户以及停放充电场所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综合执法。

市面上其他品牌的同款车型层出不穷,而Electra则开始打造citybike的更多选择。2003年推出的Townie是最广为人知的系列,开创了“comfortbike”这一细分类别。这款AmsterdamOriginal3i,保留了实用设计理念。车架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料,轻便到我们的女生同事都可一手拎起,完美应对城市中复杂又尴尬的道路状况。同时,ElectraAmsterdam一改荷兰自行车沉闷的外观,注入时尚元素,它的烤漆涂装与手工图案绘制均可保持20年以上。中国从一个自行车大国变成了汽车大国。

这辆AmsterdamOriginal3i的实物线条干净优雅,橄榄色烤漆在不同光线下都赏心悦目。Electra旗下还有便于通勤的Loft,动感时尚的Verse,兼顾舒适与速度的E-Bikes。门店里还能找到难得一见的英国全手工复古自行车Pashley,来自莎士比亚的故乡。还有Electra童车系列,不仅通过FlatFoot技术帮助小朋友掌握骑行技巧并保证安全,更运用鲜艳色彩和个性涂装唤起了孩子们对骑行的兴趣。包括骑自行车等不同类型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