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12月15日,“清式金丝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纹架子床”捐赠仪式在武汉博物馆举行,馆长王瑞华向资深收藏家徐立颁发文物捐赠证书。此次徐立捐赠给武汉博物馆的藏品,以架子床正面两侧的门围和上方的楣板为主。

因原床床架在流传过程中损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门围及楣板,徐立特根据门围及楣板尺寸,采用珍贵金丝楠木木料,沿用传统清式家具制作工艺,复原了架子床的全貌,将其捐赠给武汉博物馆入藏。该门围及楣板,底漆为红漆,其上髹金漆,采用减地高浮雕、透雕和圆雕工艺,雕刻亭台楼阁,花鸟、动物、人物及场景。

其中,仅人物就雕刻了164个,如此多的人物神态各异、衣帽鲜明,在11个单元纷繁有序地罗列,尤显雕刻匠人的构思精妙与技艺高超。11个单元图案围绕金榜高中、加官进爵的寓意展开,场景吉庆喧闹,主题鲜明统一。

专家认为,该门围及楣板的雕刻,空间布局错落紧凑,人物形象丰富传神,纹饰主题吉庆多样,雕刻技艺高超精湛,是清代架子床门围及楣板珍贵的代表。据介绍,收藏家徐立先生,自幼随父学习古玩艺术品鉴赏,从事古玩艺术品收藏已50余年,涉及家具、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等诸多门类,现为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副秘书长,在武汉从事古玩艺术品交流长达30余年。

徐立在捐赠仪式上说,收藏的古玩艺术品如果仅仅放在家里,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得不到充分展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它捐赠给博物馆,以期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表示,非常欢迎像徐立先生这种捐赠文物的义举,这体现了收藏家的责任担当,博物馆将不负厚爱与信任,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了解到,武汉博物馆已在三楼“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展”辟出展区,精心布置,希望将该藏品打造成参观者又一网红打卡点。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对架子床作出过介绍,他指出架子床通常有四根或六根床柱与床顶相连接,所以又称为“四柱床”或“六柱床”,架子床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

床面两侧和背面都有栅栏,用小块木板拼接,称之为侧围。王世襄先生认为,架子床是我国传统家具中为数不多的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相趋同的家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