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一些极力向上伸展,一些却被消融......不同元素彼此融合繁衍,不断挣扎、不断变化——这正是英国艺术家瑞秋·尼布白瓷雕塑给人的第一印象。瑞秋·尼布1973年出生于英国牛津郡,目前生活工作于伦敦。她的新个展《被放逐的奥维德》将于2017年5月27日至8月19日在香港白立方举行,这是她在亚洲的第一次个展。在此次展出的新系列中,尼布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诗篇《变形记》撷取灵感,关注流变与交融。在艺术家的作品里被转化为对历史和现实的调侃。

在其作品中,我们看到花、卷鬚、身体部位、球体甚至抽象元素,这些复杂又高度个人化的组合让人同时想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而白瓷在烧制过程中从黏土向瓷转变的过程本身,亦呼应着艺术家关注的主题。今次,将与瑞秋·尼布聊聊她的创作,从白瓷这种材质本身到创作的主题,尼布进行了细致的分享,她说她知道中国在陶瓷制造方面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探索“变”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局限在了解这种材料的物理特性之上。2002年,我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修读硕士学位时,开始使用陶瓷作为材料进行创作。自从年艺术家发明了人工假山石后。

用陶瓷来表现流变、韵律、造型上的改变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和我的想法非常契合。通过陶瓷我能更好地探索一种“置于身体内部的”感觉。在以陶瓷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涉及“变形”的过程。一块陶土,经由塑性然后烧制,最后才成为完成的雕塑作品。材料本身从湿润的、极具可塑性的状态,变得干燥、坚硬,最后经由烧制呈现出具有光泽的、仿佛拥有流动性的状态。在烧制的过程中,材料还会缩小,所以现在看到作品的体积只有入窑前的百分之八十。许多喜欢画画的孩子成为能够自主创作的小小艺术家。

所谓的“意义”总是模糊而不定的——我的作品开始于此,并且持续呈现着这样“模糊不定”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经历建立在语言之外,虽然我们需要文字来沟通,但文字只能达到一个“近似”的状态,而那极少的、未能通过文字完全表达的,或许才是真实的所在。我觉得我们身体的反应和表达,要比单凭口说出的话语更加准确。我试图赋予“感情”某种形态,作为除去语言之外另一种对生活做出回应方式的选择。希腊、罗马的偶像崇拜方式就自然地启迪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信众和艺术家。

我觉的颜色可以承载或者说“锁住”漂浮中的意义,所以雕塑的白色表面其实可被看做是“空白的画布”或者说是空白的屏幕——你可以在上面投射一种、甚至多种含义。在观者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作品属于他们,而不再属于我。除了文学方面的参考,我觉得“变形”是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经验。毕竟,我们都有机会改变,并且在每一天成为一个新的人。艺术家们通过让树木不朽。

所以说这次的作品是具有叙事性的,但它们依旧保持了模棱两可的天性,超越了某种单一的意味。我的作品中的确存在着与感官刺激相关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瓷这种材质很特别:而创作本身包含的身体元素,曲线、肢体等等也带来了“性”的意味。在我早期的创作中,与性相关的特征要更加明显,那时的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男性或女性特征;在最近的创作中,这点变得更加模糊,出现的形象既不是特定的男性或者女性,我们也可以说他们兼具两性的特征。这正是城市雕塑艺术家的任务。

但现在我意识到,自我迷失感其实也存在于作品的裂缝与空白之中。死亡的虚无和形式、和固态、和万物都有关,这就是生活。目前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名为《399天》。“399天”不仅是作品的名字,也是完成它所用掉的时间。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开始创作一件作品,它会有什么不一样?我的每件创作都是时间的直接反应,作品都和特定的“一刻”相关,如果那“一刻”发生了改变,影响到的或许不仅是一件作品,还有之后的多件作品。最能让这位艺术家眼睛发光。

瑞秋·尼布于香港白立方的个展将持续至2017年8月19日。而其最大、同时也是最具野心的雕塑作品《399天》目前正与其他作品一同在V&A美术馆的春季雕塑展中展出,展期至2018年1月14日。由文化艺术传播者联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艺术家》系列。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通过小米全渠道与新媒体,向1000万年轻观众敞开心扉,展现艺术与青春的故事。《大艺术家》让公众第一次让走进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