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吴中法院开展以红色影片、红色剧集、红色著作等为品读对象的“品红色经典,抒爱国情怀”征文活动。现在,让我们跟随本期作者——审管办马俐同志,一起走进那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感悟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和向死而生的革命情怀,营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浓厚氛围。

因母亲是江西吉安人的缘故,革命圣地井冈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故土,从小,这片红色土地的故事便是我母亲哄睡的不竭素材,伴我成长。在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趁着端午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张泰城撰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精神》一书,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到达井冈山的那一刻起,“红色”气息就扑面而来,路两旁的红军战士雕塑、巨幅“红旗”地标性建筑、红火炬造型的路灯,很容易就把来访者带进那个难忘的岁月。把书本的讲述和我脚步丈量过的故土在脑海中重叠、融合,我仿佛亲历了革命先烈曾经战斗过的足迹。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主席旧居,黄洋界哨口,挑梁小道,还有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小井红军烈士墓…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通往着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康庄大道;沿着本书目录的脉络,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我且学且思,心灵受到不断的冲刷、荡涤和震撼。

我明白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必将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并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也是我儿时不曾认真体味过的,是“井冈托子”的故事。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女红军干部曾志,和男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之后担任了医院党总支书记。

次年1月,她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部队,将仅出生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24年。为人母的,谁不知道对孩子牵肠挂肚、难舍难分的滋味,这一对比,就越发佩服曾志同志舍小爱为大义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短短三天假期,我手不释卷,接受了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的洗礼,深刻学习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震撼、感动、敬仰,始终在我胸中激荡和回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