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想想,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都不应从他者眼里看见自己。为此,艺术头条和浙江美术馆携手,拟通过一些独立且有温度的个案,呈现鲜活的艺术“痕迹”。或许,能让困在性别或身份中的你我获得片刻挣脱的勇气。3月20日,李秀勤最新个展《舌尖下的中国》在人可艺术中心启幕,主打装置“饺子”聚沙成塔汇于静谧空间,若宝石般璀璨幽秘,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淡黄色光芒竟具有某种神圣之感。就像吃饭,吃下去的是大米,最后转化成能量赋予人力量。虽然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时间的磨练和所有器官的联动激发,但最终才能诞生质变。被誉为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
”2000年左右,“饺子”就已诞生,但非现在这般模样。生活环境的差异刺激她选择用手模拟日常包饺子的行为,通过材料置换,完成本能式创作,“但它给人的联想还是一个案头食物。”时间的洗礼让内核逐步递阶,“原本单一的就事论事升华为多元叙事,某种精神性超越肉身,尤其是‘光'的嵌入,使器物属性升华到灵性传达。”这种个体能量与集体日常的串联是艺术家想要的,而且“‘空'即‘道',只有自己先空,作品才会空,也才能海纳百川。”其实,若抛开艺术层面的思虑,她最趣味盎然的就是生活本身。那么美国的现代陶艺则彻底将陶瓷作为西方艺术史在现代主义。
不矫情,不做作,她的烟火气里,是最真诚的自我表达。此次,三年一剑的转变能量非常巨大,“饺子”实现了艺术家从肉身到性灵的完美蜕变,打通了公共艺术、装置、雕塑等门类壁垒,更链接起日常与创作,成为李秀勤自“盲文”、“锅炉房”等后又一具标签意义的艺术。或许,每一个开挂的人生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底层能力。《舌尖下的中国》展出之际,她的另一件作品《自渡》也正参展浙江美术馆“红船女儿: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特展”之“弄潮之美”篇章。勇于调侃西方艺术史的优秀艺术家。
而《舌尖下的中国》也不止有“饺子”,“推云”、“惊雷”系列,及缘于《饺子》而诞生的《修复》系列,和艺术家之前硬朗气质颇有反差的“击打水墨”系列等,都是68岁李秀勤的最新创作,可谓时间无畏,助其全新起航。在这个空间里,她随心所欲不逾矩,与自然互相启发,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互为观众,多年艺术创作被她用心浓缩并再生于此,据既有时空的安排,错落合宜地缓慢生发。另一个原因是写实油画的情节性适合新贵们从社会经验而不是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绘画。
小院被一扇明代石拱门隔为前后两处,其为李秀勤早年在黄山所得,造型古朴,门上有块方砖,一面是八卦图,一面是“家”字。既有熟悉的锅炉房烟囱,也有就地取材而建的“凹凸”,石头上的植物也是她有意种下,因为“植物本身的慢慢生长就是最自然的天趣。”墙的高度做成了连绵曲线,因为艺术家不希望院外茶园被遮挡,墙外水沟的洗衣处和小桥也由艺术家设计,自然的内在整体和外在的天然真情浑然一体,“在我的创作中,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已经载入艺术史的新西方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在纽约的承续——新西方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在北京展。
”她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空间装置多数都在这里,但非简单挪动,而是有所拓展。如曾在浙江美术馆展过的《岳飞》,搬到院子里后,艺术家把“头”去掉了,只留下身体部分:那块空出来的‘凹凸'空间,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植物生长、开花和结果,有时还会有小鸟在里面做窝,年年不同。”她觉得岳飞是一个悲剧人物,“虽然他的肉体逝去,但生命精神不应断绝,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个院子里,每件作品都有最终归属,时间会慢慢找到对的位置。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厚重的石头垒叠,时间洗礼的浮现,绿茵柔弱的藤蔓恣意穿插,灵动丰润。院门口的小山坡上,至今还有一块很久前被带回来的石头,已是青苔遍布,她也还没想好怎么“用”,于是就依然寂寞地待在那里。作为一位山东姑娘,李秀勤的性格是典型的豪爽朴实,品行耿直,说话不爱绕圈子,亦不喜混圈子,独善其身进行自己的艺术探险,永葆好奇与热情。那时,历史车轮刚刚驶入崭新轨道,改革春风扑面而来。25岁的李秀勤从青岛踏入杭州,迈进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大门,从此开启触摸大地的艺术人生。爷爷将其形容为登月一样重要的画作——艺术史上首次将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三位干农活的妇女描绘了出来。
虽成绩优异毕业留校,但她并不满足,“有可能和我这个人的个性有关系,我觉得做了这么多年的泥塑,是否还可以实践另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作品?”思忖虽多,但艺术风貌的真正转折要等到1992年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那天,李秀勤和浙江残疾人联合会的邵树官第一次见面,由此和盲人群体结识。在此之前,她曾有过接近失明的经历,对黑暗的认知感同身受。她自认藉此真正进入个人创作路径,即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而非跟着潮流往前走。林博士先后获得牛津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位中国雕塑界首先以触觉建构创作的第一人不断与生活互动,在材料、造型、主题、形式等各方面不断实验,反复过滤与沉淀,坦诚面对真实生存,寻找艺术形态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密切关系,也获取着知识的独立、学术的自主和生活的自由。人可艺术总监何勇淼认为,优秀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和表现方式:作为一名女性,李老师非常敏感,特别是对当下社会的飞速前行有独特的感受能力,也有旺盛的创造力支撑她的持续表达。帕特农神庙阿提卡地区是古希腊城邦中在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而对李秀勤而言,“女性”其实是一个公共性概念,“一个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她本身就可以发出独立的光。”对性别之异,她并不,“我认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首先要有个性。”最好的回复是绽放,最美的盛开是反击,时间的阅历才是一种触摸不到的灵性。李秀勤作品中那些不全是美的、温暖的“烟火气”独显卓尔不群。但最难得,是作为创作者,她并没有将苦难与困惑无限放大,而是努力发掘其上某种微芒的怜悯与温情。生命的复杂,或许就在于不可预期,不容解释,不能理清。希望你我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推翻偏见,让每个人都有自由生活的权利。成为中国艺术史、外交史、文化交流史上的名作和佳话。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李秀勤在中国雕塑界是1980年代较早从事金属焊接实验的雕塑家,并且是首先以触觉来建构雕塑创作的第一人。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界的重要艺术家,其艺术创作生涯跨越4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活跃在雕塑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