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论105」堪比项羽说袁绍(汉献帝时期第三篇)


Date: 2022-10-26 11:44:08 | View: 62

「董元奔史论105」堪比项羽说袁绍(汉献帝时期第三篇)

《董元奔史论》以帝王为经结撰,每篇1500-2000字。作品系原创,版权受头条维权机制及国家维权监管系统保护,侵权必究。出身于世代豪门的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重要军阀,他的政治活动在前半期是正义的,并曾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他在后期由于性格上的迟疑不决、贪念滋生、自大轻敌、心胸狭窄等弱点,一副好牌被打烂。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梁之侄,项氏在楚国世代为将军,影响遍及楚国各地。而项羽本人也很早就随叔父项梁在反秦义军中做了裨将,虽然将军前面加了个“裨”,但是当时这裨将是个分量很重的军职,总领会稽一郡兵马。

广场古代皇帝刘邦铜雕

袁绍的先人长期在汉代朝廷做高官,自其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做到三公,其父亲袁逢和叔父袁隗分别任东汉朝廷的司空和司徒,权倾天下,影响深远。而袁绍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中军校尉,中军校尉当时是个分量很重的军职,是京师的驻军将领之一。名门之后,养尊处优的生活,良好的教养等因素使得袁绍和项羽一样,长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且心高自傲。秦二世三年,项羽作为次将,斩杀懦弱无能的上将军宋义,自任上将军,指挥军队以破釜沉舟的毅力,孤军深入,与秦军主力章邯部激战九次,终于以少胜多,全歼秦军,使得另一支义军刘邦部能够顺利攻入秦都咸阳,从而灭亡秦朝。

古代皇帝刘邦铜雕

中平六年,袁绍作为中军都尉,果断率军入宫平定宦官之乱,杀尽两千余名宦官,算是东汉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宦官铲除行动,袁绍迅速成名。接着,他不为董卓所用,甘愿远赴冀州做冀州下辖的渤海郡太守,却凭借着他的家族威望和他本人的名声,迫使冀州牧韩馥把冀州牧让给了他。他利用冀州的强大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召集关东各州诸侯讨伐董卓。到初平三年(192)董卓被杀后不久,袁绍已经占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当时地盘和实力最大的割据军阀。

石雕刘邦项羽

西楚霸王元年,项羽设鸿门宴与刘邦相会,以妇人之仁,不听范增的数次暗示,主动放弃早先的计划,不忍杀害刘邦,最终放虎归山,为四年后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曹操起初实力很弱,讨伐董卓时,曹操唯袁绍马首是瞻,袁绍却以妇人之仁对待曹操,视曹操为兄弟。后来,兴平元年,袁绍还协助曹操打败袁术,把袁术挤到淮南,扩大了曹操的兖州地盘。曹操在军旅间隙经常去拜会袁绍,寻求军事支持,袁绍的谋士多次劝袁绍杀掉曹操,袁绍都不忍心,从而为日后自己被曹操所败埋下了伏笔。

历史典故“斩蛇起义”人物刘邦雕塑

汉献帝当时是个香饽饽,谁控制住了汉献帝谁就拥有了讨伐天下诸侯的“令箭”,就拥有了号召一部分保汉的地方诸侯的支持,董卓是这样做的,李傕是这样做的,兴平二年,汉献帝在董承保护下逃出李傕的掌控,曹操率兵从兖州出发,西去关中迎接汉献帝,曹操也想效法董卓。当时,袁绍的谋士纷纷劝袁绍去迎取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从袁绍控制的并州前往关中比曹操的兖州近一半路程,袁绍数次下决心又数次放弃,最后以汉献帝没什么战略价值便宜了曹操。

这样,袁绍为日后自己势单力薄而被曹操所败埋下了伏笔。义帝当时是天下共主,但是他只是项羽的傀儡,项羽杀不杀义帝,他都有分封诸侯的权力,他都可以分得最大的一块地盘做他的西楚霸王。但是他杀了义帝,情况就不一样了,其称帝之心路人皆知了,尽管项羽最后没来得及称帝,但是刘邦以义帝之死作为口号,团结了天下诸侯,这是项羽最终失败的主要根源。建安二年,袁术在淮南称帝,引发曹操和吕布的共同讨伐,其辖区内的人民也不接受其汉贼的行径,纷纷起义。建安四年,袁术众叛亲离,支撑不下去了,遂写信给势力强大的袁绍,宣称袁氏是黄帝后裔,理应代汉称帝,他愿意把玉玺转让给袁绍,拥立袁绍称帝。

袁绍竟然沾沾自喜地让幕僚们讨论他称帝的依据,结果天下诸侯尽知此事,袁绍从当初的诸侯盟主沦为诸侯公敌,这也是袁绍败于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羽分封完诸侯,遂引军从关中东归彭城做他的西楚霸王去了,他毫不在意远在汉中的刘邦,看不起刘邦仅仅十万人的军队和汉中贫瘠的经济对军事行动的支撑能力,因而他不在关中做任何对刘邦的军事防范部署。西楚霸王二年,刘邦出关后,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多万人进攻西楚,当时,项羽正在全力讨伐齐国,项羽自恃勇猛,只率领三万人从齐国边境西去迎战刘邦,不过,项羽得逞了,刘邦与项羽以鸿沟为界罢战。

但是,项羽再次轻敌,他相信了刘邦以鸿沟平分天下的鬼话,分兵攻打魏国彭越和齐国韩信,刘邦反扑,项羽败走垓下,自刎乌江。范增虽然被项羽尊为亚父,但是他却不用范增的谋略,后来竟中了刘邦谋士陈平的离间计,猜疑范增对他的忠诚,迫使范增告老怀乡。从建安四年开始,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激化了,双方在黄河两岸摩擦不断。当时,谋士田丰、沮授主张袁绍以逸待劳,等刘备、孙策这些军阀消耗了曹操的势力之后再攻打曹操,可稳操胜券。袁绍却认为自己兵足粮多,势力是曹操的十倍,他接受了谋士审配、郭图对曹操速战速决的建议。

建安五年,袁绍以举国兵力进攻曹操,却不把大军分作数路,只从阳武这一处渡过黄河南下,试图以势压人,结果,曹军避其锋芒,把军队驻扎到官渡去了。袁绍大军刚刚驻扎完毕,就有谋士劝袁绍增兵保护乌巢的粮草,袁绍却说:”结果,曹操果然当夜亲率少量精兵渡河到了乌巢,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一见乌巢方向的火光,袁军遂大乱,曹操率主力进攻袁绍,袁绍仓皇北逃,不久病死。在袁绍决意集中兵力南下讨伐曹操时,田丰再次去谏阻袁绍,袁绍嫌他扰乱军心,把他投入监狱,说是等灭了曹操回到河北来之后再放他。

结果,袁绍战败北逃,探监的田丰的友人认为田丰将会受到袁绍礼遇了,田丰却说:“主公狂妄,如果他灭了曹操,就会在我面前夸耀自己,我就可以再度成为他的座上宾了。如今他失败了,他心胸狭窄,必不想让我看他笑话,我命休矣。项羽的时代距离袁绍并不远,一个汉头,一个汉尾,项羽的经历袁绍不会不清楚。但是稍有成就的历史人物往往只把前代历史当做消遣的故事来读,总是不能把古人与自己对照起来,于是他们的性格弱点遂充分暴露出来了,性格弱点推动着他们沿着前代历史人物的悲剧路径走了下去。

所以,尽管我们常说历史是以自己的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向前发展的,但是,在历史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历史人物的性格缺欠在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历史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悲剧推动的。除了袁绍之于项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仅举几个袁绍死后数十年间的吧:曹操“鸿门宴”青梅煮酒,明知刘备是英雄却不忍杀他,最终为曹魏树了一个劲敌;曹操自大轻敌,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如同袁绍官渡之战败于他;

刘备不听诸葛亮良言,急功冒进讨伐东吴,夷陵之战为陆逊所败,如同袁绍不听田丰良言;诸葛亮自以为胜券在握,明知街亭重要却疏忽大意,与袁绍忽视乌巢异曲同工。世纪初在教育主管机关做文字工作,后辞职创办江苏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机构,又在某高校创办全日制特色系部,皆专事汉语言文学专业。培训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考试》杂志、《新华日报》等多次作长篇报道,个人被教育厅《江苏自学考试》杂志两次作封面人物介绍,事迹还以专有名词形式载入《江苏教育年鉴》。办学期间一直居教学一线,并笔耕不辍,2016年结庐闹市做自由写作者。主要写作文史论文、文化随笔、诗词等,已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世纪初有教育论文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题征文一等奖,并入选《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近年来有近六十篇文史哲论文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获颁“青云获奖者”金质纪念章,并应邀成为头条参赛文章评审团成员。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