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提起艺术,总是下意识联想到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但事实上,艺术有八大门类,除了前面三种外,还有表演艺术如音乐、戏剧、舞蹈和电影,以及文学。作者丹尼斯·J.斯波勒是享誉国际的教授、学者和艺术家,擅长创作舞台设计作品;曾在美国多所大学担任终身教授或系主任,更有多部著作是艺术教育领域的经典。以绘画为例,在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作者从绘画主题入手,提到二维的绘画作品,主题多是风景、海景、画像、宗教绘画、抽象画、景物或其他东西。
事实上,在我读过的一些艺术史的书籍里,谈及绘画,不能绕过的必定有关于绘画主题的分析,甚至借由绘画主题,可大致判断作品的年代,好比说,当我们看到以宗教为母题的绘画作品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文艺复兴前后的艺术创作。当然,经由绘画主题,还可进一步推断出某一艺术家的擅长主题,正如我们谈到“睡莲”时,自然会脱口而出“莫奈”的名字一样。书里详细介绍了艺术家所用的工具,有干画笔里的粉笔、炭笔、石墨和色粉笔,湿画笔中的钢笔和毛笔,还有油画颜料、水彩、蛋彩、丙烯颜料和湿壁画颜料等等;作者在这部分也给足了耐心,逐一介绍构图的五元素和四原则,更有对色彩和透视的解析。
不得不说,这部分内容是我阅读本书的最大惊喜之一,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绘画的工具、手法和材质等方面,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风格有更多维度的认识。作者通过视觉刺激所能引发的心理上的触觉、味觉、听觉及其他知觉来分别阐述。比如鲁本斯的《圣母升天图》里,通过色彩和明暗对照,呈现出人物柔软的肌肤,就能给到读者一种温暖和柔软的心理感觉。只是,最后的第四个问题,关于绘画的意义,作者在绪论里曾提及,“艺术作品的意义来自文化或历史背景,包括画家生平”,但有时候,艺术作品也可能只是单纯出自美学的需要;基于此,本书对这第四个问题暂不做深入探索,只对前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继续阅读后面的七大艺术——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和舞蹈,不难看出,针对每一特定艺术,作者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只唯一不变的是,每种艺术介绍完,在章节末尾,还会安排一个特定的案例,提纲挈领、批评分析…坦白说,这部分让我有种“随堂测”的感觉,但不得不说,这种方式很实用,一来可以对本章内容有个整体的小总结,二来可以顺带自检是否真的读懂、读明白了。本书英文版已修订到第11版,可以说是一本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尤其适合对八大艺术门类感兴趣,却不知从何入门的艺术小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