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台儿庄古城明清时期异常繁华,这里荟萃南北文化,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大街小巷说书卖唱的艺人,挑担卖货的小贩,悬壶济世的江湖郎中,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汇集,他们走街串巷,四处招揽生意,充满了浓厚的市井气息。台儿庄我介绍一下石牌坊的演变过程。
而1938年之春一场大战,使台儿庄古城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那段历史用各种方式复原出来,走在古街道中,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个个神采各异的铜像雕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喧闹繁华的人间烟火之中。台儿庄的妈祖信仰并非只在船民和闽商中流行。
西门两尊雕像坐在石板上,一个扛着枪拿着水杯,一个扛着三脚架拿着可乐,一个代表曾经的战争岁月,一个代表如今的盛世年华,仿佛过去与现代重叠在了一起。在当年巷战最激烈的地方有趴在粮包后面的中国士兵铜像,在罗伯特·卡帕台儿庄大战影像史料馆,罗伯特·卡帕拿着相机正在拍照的铜像静立在大战遗址公园。每年清明节都会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古城西门里的无名英雄遗骸发掘处遗址前提供鲜花。
这些雕塑不仅仅是表现大战文化,也是在告诉人们不能忘记过去,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古城内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反映旧时人们生活痕迹的雕像,有行商市井的生意人,有享受生活的老百姓,也有凭本事吃饭的街头艺人,众多雕像形态各异,把台儿庄曾经的繁华盛世展现得淋漓尽致。台儿庄古城将兄弟连长故事深入挖掘。
大衙门街上文汇酒楼门前的剃头挑子,剃头匠正在给一个小孩子理发;月河街的两位老先生正在下棋,一位是洋洋得意,另一位则是举棋不定;顺河街北端是一组西方人欣赏东方虎头鞋惊叹不已的场面。还有修鞋匠、算命先生、寄信的祖孙、把脉的中医等铜像。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曾经饱经沧桑的运河古城如今焕彩重生,在街灯掩映下,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不仅再现了旧时的市井百态,更让运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