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石浩斌今天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披露了个中奥妙:石浩斌说,利用谐音表达美好愿望是陈家祠装饰工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广东所有岭南民间古建筑中,独有广州陈氏书院以蝙蝠造型的构件最多。陈氏书院内各种材料的雕塑,从石雕、砖雕、木雕,到陶塑、灰塑,由蝙蝠构成的图案超过100个。“或许很多人提到蝙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吸血鬼或者蝙蝠侠,不过在中国古代,蝙蝠这样的生物一度成为了传统吉祥物的象征,当时的古人们会非常偏爱蝙蝠。按理来说蝙蝠这种动物长得又不好看,而且居住的地方也非常阴森,白天见不到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这种动物为什么会成为陈家祠堂中构件最多图案呢?”按中国传统吉祥习俗,“蝠”与“福”、“富”均谐音,用艺术化的蝙蝠形象来代替“福”让人浮想联翩,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在陈氏书院众多的如意吉祥图案中,又以“福”的图案最为著名。广州市民有句顺口溜,“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陈氏书院的蝙蝠数不完”。陈氏书院有装饰的地方就有蝙蝠的存在,其中最大的一个图案位于聚贤堂瓦脊两边的山墙上,在一个面积达4平方米的蝙蝠前面,装饰着两个大铜钱,寓意“福在眼前”;陈氏书院的谐音“福”图案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除了“福寿双全”、“五福捧寿”等图案外,还有两只蝙蝠相叠的图案,寓意“福上加福”,钟馗执扇招引蝙蝠的图案,寓意“引福归堂”等。
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采用比喻、谐音、借代、隐喻等手法,把不同时空的具有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或物象巧妙地组合在一个个图案里,用以表达某种意念,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这些吉祥如意的图案融汇了岭南各地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石浩斌说,按理说蝙蝠这种动物长得丑陋,而且居住的地方也非常阴森,白天见不到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这种动物为什么会成为吉祥的代表呢?那是因为中西方对蝙蝠的解读大相庭径,西方取于形,而东方更注重于意。自然界中的蝙蝠,其形状与颜色并不美甚至丑陋,而在中华传统“福”文化中却把蝙蝠演绎成极具中华特性的美妙纹饰。
红山文化时期,古人创造了一种人面蝙蝠形玛瑙佩件,尊奉蝙蝠为神鸟,表达了古人图腾的心理崇拜,祥瑞之气油然而生。蝙蝠的造型在中华传统装饰艺术中尤为重要,中国古人借助谐音和图形,用丰富想像力和超群的智慧,把丑陋的蝙蝠美化成卷曲自如,风度翩翩惹人喜爱的祥瑞之物。蝙蝠在中国吉祥崇尚习俗中是“福”的象征,堪称是中国祈福第一吉祥物。京剧《三打白骨精》丰富的剧中妖精种类中,却未见有蝙蝠妖精。
中央电视台的《西游记》剧组,在制作中特别给白骨夫人添加了一个角色蝙蝠精,其实原著并无蝙蝠精。以后的动画片《葫芦娃小金刚》,电视剧《济公活佛》都出现了蝙蝠精,其实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没有人会把蝙蝠写成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