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自取,真的是一种试探吗

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李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少主。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看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
Date: 2022-11-01 06:00:01 | View: 35

君可自取,真的是一种试探吗

这样的遗言确实令人震惊,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位皇帝甘心将皇位拱手让位于大臣的,皇帝面对权重大臣通常既依赖又防备,甚至因猜忌而起杀戮之心。尤其三国乱世,刘备的老相识曹操就是教科书级的案例,位极人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在曹操手中就是一个傀儡,更何况曹操与诸葛亮极其相似,都是高居丞相之位,在军中威信极高,刘禅年少,怎能斗得过身经百战的诸葛亮呢?所以,后世对刘备的托孤之言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试探诸葛亮的忠心,甚至还说刘备已经备好了刀斧手,只要诸葛亮点头答应,那就要人头落地。他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否决后。

广场诸葛亮古代名人铜雕

其一,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政治上的老油条了,这种试探对于二位老江湖来说未免过于幼稚,纵使刘备有心试探,诸葛亮也不会傻到答应,否则他就不是诸葛丞相了,所以此举简直此地无银三百两。其二,刘备兵败后在白帝城呆了一年多,这期间身体每况愈下,如果有心试探诸葛亮,也不会选择病入膏肓之际,倘若试探失败,恐怕也难以应付这位权臣,即使杀了诸葛亮,他也时日无多,难寻可托付之人,朝中必然大乱,如此,为何不选择早点试探?而姜维虽然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遗志。

公园诸葛亮历史人物铜雕

无论刘禅才与不才,肯定没有诸葛有才,而且前边刘备也说了诸葛亮必能安国,真有此心,为了终定大事,何不直接拱手相让?刘备与诸葛亮相知多年,刘备也不能忍心陷诸葛亮于不义,显然刘备病逝,诸葛亮就是实质性的“一把手”,不当皇帝也不会耽误终定大事。查看史料不难看出,刘备是一个对自己名声看得很重的人,他与曹操的我行我素正好相反,曹操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小人”,而刘备却十分在乎自己是不是“君子”。在刘备以援助之名进入益州的时候,连益州之主刘璋的手下张松都建议刘备趁机除掉刘璋,可见刘璋已失民心,刘备众望所归,但刘备不想落个同宗相残,趁火打劫之名,白白浪费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建兴六年诸葛亮初出祁山。

大型立式诸葛亮铜雕

曹操当年追杀刘备的时候,手下建议刘备轻军疾行,刘备却不忍放弃追随自己的百姓,选择与民同行,拖慢了逃亡的速度,生死之际刘备依然选择名声放在首位。刘备向来已皇室正统自居,以清君侧之名发动战争,兴复汉室,匡扶天下,这当然是政治口号,但出师之名都如此正统,誓将名声维护到底,可是一个不小心,他却自立门户,当了皇帝,似乎这个名声总有那么一些瑕疵。此时弥留之际的刘备说出“君可自取”这句话就是对自己身后之名的一种宣示,我刘备打下的江山是不在乎交给谁的,我当这个皇帝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千秋万代,我只在乎能否兴复汉室,即使把皇位让给外姓人来做也是可以的,只要他能终定大事。这才是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

古代名人诸葛亮铜雕2221

刘备病重的直接原因就是伐吴失败,惨遭东吴重创,此时朝野上下必然都认为刘备最痛恨的是东吴,而后的战争矛头必将指向东吴,而孙权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刘备兵败后孙权主动退还一些战胜物资和俘虏,试图恢复孙刘联盟,至少不想彻底得罪西蜀。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看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这里刘备只谈到了曹丕,曹魏的君主,而只字未提东吴,说明蜀国的唯一敌人只有曹魏,而自己的讨伐东吴战略路线是错误的,此前有不少人反对讨伐东吴,包括刘备的亲信赵云也有反对之声,刘备对反对者是怒不可遏的态度,一意孤行,而诸葛亮反对刘备的做法吗?跟从前笔不费力地取下南郡等三座大城的军师诸葛亮相比。

古代名人诸葛亮铜雕

虽然正史并未提及,但是诸葛亮肯定也是反对的,首先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路线就是联吴抗曹,并且始终贯彻终生,讨伐东吴他自然是要反对的,其次,诸葛亮曾说,要是法正在就好了,法正如果当时还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讨伐东吴,可见,诸葛亮不仅反对了,还由此与刘备产生了间隙,自己不但劝不动,他在刘备心中的位置还不如法正了。后人对白帝城托孤各有看法,毕竟历史只留下冷冰冰的文字,无法让人身临其境,而陈述历史的陈寿是怎么看的呢?他认为这是君臣无二心的表现,千古之典范,或许史官之心对于政治又过于清澈。诸葛亮眼见司马懿一时并无退兵之意。

景区广场历史人物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铜雕景观雕塑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