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脸奸臣”为啥却终生不称帝?--论曹操的“忠”与“奸”?

在曹操名声不显之时,曾经前去拜见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是对曹操这一生最恰当的评价。那真实的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臣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他最好的评价,所以他并不是简单的“是与非”或者“忠与奸”,称之为奸雄可能更加的恰当。
Date: 2022-11-04 13:54:42 | View: 28

“白脸奸臣”为啥却终生不称帝?--论曹操的“忠”与“奸”?

在曹操名声不显之时,曾经前去拜见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是对曹操这一生最恰当的评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杰。但同时,曹操又被三国演义中描述成篡汉自立的奸臣,为人阴险狡诈、生性多疑。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雕塑

曹操自从在陈留起兵,反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到杀吕布夺兖州和徐州,在官渡战袁绍。由于他能够倾听和采纳臣下正确的计谋和建议,使他在关键性的战役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虽然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导致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但是他的功绩我们是不能否认的。曹操在统一北方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和生产。扩大屯田、鼓励农桑、兴修水利重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北方社会渐渐稳定,农业和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老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曹操曹植曹丕古代人物铜雕

毛主席对三国历史有很深的研究,并且对很多三国人物有过点评,其中对于曹操,毛主席就是十分推崇。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修养时,在与保健医生攀谈过程中,针对曹操是个“白脸奸臣”的这一说法,毛主席发表了这样的一番评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

魏武帝曹操砂岩石雕塑像

早期的曹操在躲避董卓追杀途中,路过吕伯奢家躲避,吕伯奢外出不在家。曹操因怀疑吕伯奢家人要谋害自己,就半夜杀死了吕伯奢的家人,在发现误杀后,曹操说出了著名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一次曹操午睡,在睡前他命令一名宠妾到时候叫醒他,到了时间那个宠妾看到曹操睡得正酣,没有打扰曹操,等曹操自己醒来,就下令把这个宠妾乱棍打死了。再加上几千年来,通过《三国演义》以小说形式的广泛传播,将曹操塑造成篡夺汉室政权的奸臣形象,并深入人心。

曹操曹丕曹植铜雕

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让曹操成为了形容奸臣的代名词。曹操写的诗歌多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反映汉末老百姓困苦的生活。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称其为“改革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和音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全才,也只有毛主席能与之媲美。毛主席就曾经作词《沁园春·雪》感慨众多开国皇帝却输文采。公元207年末曹操在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此时五十三岁的曹操作诗《龟虽寿》表达自己不甘衰老、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然而英雄也有迟暮,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因为病情加重放弃出征汉中,返回洛阳官邸。纵横一生的枭雄曹操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六十六岁。”并且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可见,曹操不想背负骂名,一生都没有称帝,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古代名人曹操石雕

曹丕上位不久,就废掉了汉献帝,正式称魏文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纵观曹操的一生来看,他不是一个完人,甚至不能说是一个善人,在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的时候也表现了他非常残暴的一面。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但生逢乱世也许只有如此才能够活下去,并建立一番伟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他最好的评价,所以他并不是简单的“是与非”或者“忠与奸”,称之为奸雄可能更加的恰当。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