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朐县城南45公里的大关镇沂山九龙口处,东镇庙村东。我国古代有五岳、五镇之说,泰山被誉为“五岳之尊”,沂山则被称作“五镇”之首。现存主要建筑大殿基址亦为宋代,但梁柱房顶因历代维修改建,原貌已失。后殿或称寝殿,为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现基本保留原来风格,只是房顶漏水而换为草顶。相传该庙始建于西汉时期,坐落于沂山主峰玉皇顶之巅,名“泰山祠”。至“隋文帝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并就山立祠”。同时,迁庙于山半法云寺侧,称“东镇沂山神庙”进香开庙,春秋二祭。东镇庙自宋奠基创修,后经元、明、清历次拓其基址,屡加增修,规模宏阔,庙貌巍然。
至清末,庙址已南北长180米,东西宽210米,占地总面积3.7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自民国初年失于管理,大部分建筑倒塌,碑碣损坏,至20世纪80年代仅存鼓楼、前、后殿及少数房舍,但亦残破不堪。1985年维修碑碣,1993年,将东镇庙鼓楼、后殿进行了维修,在原建筑基址上,重建了山门钟楼、前殿,并修建了院墙。
正殿面阔5间,进深2间,大木架结构,墙体砖石,歇山黄琉璃瓦顶,建筑面积东西长22米,南北宽11米,计242平方米。主体建筑于中院,前为拱形牌坊式门楼,正门高出,楣上石匾额,上镌“东镇庙”3字,相传为明巡抚陈风梧书。再进为御香亭,亭3楹,四面廊厦,青瓦封顶,建于明成化年间。御香亭后是正殿,又称大殿,是东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九脊歇山绿琉璃瓦顶,厦檐凌空飞出,雕梁画栋。
殿前祭台,锁钉栏板结构,台之两侧及正面各砌台阶十余级,两亭之南,各有廊庑相围。大殿北为更衣殿,最后寝殿,各为3开间,硬山式,青瓦顶。馆内有“净风轩”3楹,轩前花园,后有“会云斋”5楹,再后为道舍、皂隶房、厨房。东院亦是公馆,前有花圃,后有客厅楹,再后宰牲房,披兵房、神库、神厨、斋房。东、中、西三院,共有殿庑楼亭、斋堂道房等一百七十余楹,道士百余人,是古代青州境内最大的山庙。
院内名木古树参天蔽日,历代御碑碣石刻360余通,素有“东镇碑林”之称。每年四月初八“放生节”,十月朔,为启庙公祭日,因春游秋毕之际,又是古代例来观山会,信土商贾,墨客游人,八方齐集面涉十三县之广,香火极盛,山会繁华,“晦则旬余,睛则竞月不息”。现所保存碑碣九十余通,其中价值较高碑碣有元成宗大德二年《加封五镇诏》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碑;明太祖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东镇曰沂山之神”碑;
明宣德状元马恰诗碑、吏部尚书刘羽代祀碑、户部侍廊乔字诗碑、万历状元赵秉忠诗碑等。这些古碑不但记载了历代朝廷官府对沂山的诏封祭告,膜拜祀事,还刻记了风雨不调、亢旱洪滥、地震陨落等自然灾害,且记述了国家变革、征战讨伐、边关军事情况,也歌颂了东镇奇山异水秀丽绝佳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