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陵墓石雕发展的尾声,这一时期的石雕作品在形态和风格上发生了明显的演变。虽然陵墓神道石雕仪轨依然存在,规模依旧宏大,但整体气氛却从雄浑博大渐趋繁丽华美。例如,江苏吁胎朱元璋祖父母的祖陵神道石雕、安徽凤阳朱元璋父母的皇陵神道石雕、南京朱元璋孝陵神道石雕等,这些作品规模宏大,堪称石雕的杰出代表。

然而,明代石雕逐渐呈现出一种趋向琐碎、僵化的特点,雄浑博大之气几乎消失殆尽。到了清代,皇家陵园成为了石雕的主要分布区域,尤其以辽宁和河北地区为主。清代的石雕作品在保留一定的庄重气息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更繁丽的装饰。清代陵墓神道石雕仪轨依然庄严肃穆,但整体风格渐趋豪华和精致。

明孝陵神道石雕位于江苏南京钟山南麓,为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神道的石雕装置包括石狮、獬豸、骆驼、象、石雕麒麟、马等共计12对,还有一对华表。这些石雕全部采用整石雕成,其规模之庞大,造型之简洁逼真以及局部雕工之精细华丽,都彰显了明清时期石雕的高水准。

然而,清代的石雕作品也在某种程度上流于程式化格套,装饰变得繁丽而琐碎。整体风格逐渐脱离了明代的雄浑博大,更加注重了华美和细节。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演进,也体现了石雕艺术在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总的来说,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陵墓石雕的发展演变,从雄浑博大到繁丽华美,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和历史特点。

这一时期的石雕作品,无论是明代的庄重还是清代的华美,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