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圣母殿前的狮子,工艺精美,脖颈挂铃,饰以彩带,前爪戏弄幼师,气质温存,充满民俗意味。狮子艺术品种类增多,应用广泛,如:染、印、绣、织的狮子作为商品成为百姓的应用之物。
宋元时期狮子造型虽仍有汉唐之遗风,但其体量比前代趋小,精神面貌由凶猛转向温驯。民狮多用于民宅,风格更为多样化,石雕晚霞狮子雕塑自然朴实,富有生活气息,成为民间百姓的吉祥物。
清代狮子造型已基本定型,比明代更为程式化。清代《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清代狮子应用更普及,进入了民间各个生活层面。
在很多民间工艺品中,如:玩具、剪纸、竹编等都出现了各种形态活泼、造型各异的狮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