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五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山脉之一。大足石刻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雕刻艺术,被誉为“世界第一雕刻”。大足石刻中的石雕和石窟堪称珍贵的宝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骊山石窟、大足洞、观音洞、骊山陵墓等。大足境内岗峦起伏,砂质崖壁宜于雕刻,凿窟造像历时千年,自古以来就有「石刻之乡」的美称。全县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石刻龛窟星罗棋布,其中分布在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的石刻造像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题材多样,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南宋高僧赵智凤主持建造的宝顶山石窟,历时七十余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在大佛湾500米宽阔崖面上,雕刻数以万计的造像,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和小佛湾摩崖造像,分布在约500米长的宽阔崖面上,龛窟高大,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以密宗教义为体系,题材丰富,图文并茂,内容前后呼应,颇似巨幅的佛教故事连环画卷。北山,距大足城区龙岗镇北1.5公里,古名龙岗山,因「其山环拱,山脊折纹若龙鳞然」而得名,风景独好。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静南军节度使、昌州刺史韦君靖为储粮屯兵在此山营建「永昌寨」,并于寨内崖壁上开凿佛像。其后当地官绅士庶相继凿龛造佛,经五代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历时二百五十多年,凿建了四百五十多处石刻龛窟。南山石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均为道教造像,主要有三清洞、圣母龛、真武洞、龙洞等。

其中以三清洞最为著名,共刻像421尊,雕刻精美,以道教最高神「玉清、上清、太清」为主像,并刻有「四御」及圣母、王母等群神,生动地反映了宋代道教神仙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珍贵实物史料。石门山位于大足城区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因有两块巨石像大门一样夹着寺庙而得名。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年),有造像12龛窟,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

其中以第2号玉皇大帝龛、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第10号三皇洞、第11号《东岳大生宝忏变相图》等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篆山位于大足城区西南25公里外的三驱镇佛会村,因岗岭起伏山石形若「篆」字而得名。石篆山石窟由大庄园主严逊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1082—1096年)舍地出资开凿而成。聚儒、佛、道三教造像于一山,反映了宋代宗教多元化、相互包容的重要史实,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一朵奇葩。此外,大足五山还有其他宝藏,例如大足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教寺庙——金殿寺,以及位于大足五山的百宝山、洞天洞、青龙洞等。

这些寺庙和洞穴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雕塑,例如大足源雕塑,它是大足五山最有名的雕塑定制厂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性,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总之,大足五山有着丰富的宝藏,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石刻、寺庙和洞穴,还有精美的雕塑等。它们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