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牛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它象征着力量、生命力、智慧和信仰。在印度文化中,牛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它是婆罗门神的宠物,象征着繁荣、健康和幸福。在中国,牛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它被赋予了智慧、宽容、勤劳和坚韧的特质。牛也象征着和平与繁荣,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牛也被视为一种吉祥动物。在西方文化中,牛也被视为一种力量的象征,它被赋予了勇气、力量、智慧和毅力的特质。年轻的少校拿破仑小试牛刀。

因此,在不同文化中,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象征着健康、力量和智慧。中国以农立国,在机械还没有发明时,牛是农民的拖拉机,它极大地增加和延长了人的双手。据汉代王充《论衡》等文献记载,远古时人们发现,在象、麋鹿、牛、羊等动物践踏过的水田里播种,可以提高稻谷产量,于是是人们便利用这些动物踩踏田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石犁、木犁、青铜犁的基础上发明了锋利坚固的铁犁,并与牛结合,大大增加了耕地的效率。这是古代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改善和促进了人类的谋生能力,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促进了人口繁衍。孙悟空一来初生牛犊不怕虎。

随着牛耕与铁犁的广泛应用,中国由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并最终摆脱了野蛮,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进步的物质基础。“家有牛,是个宝,家有牛,不用愁”,把“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牛跟人类的关系密切,所以在汉语词汇里,牛早就被人格化了,被赋予了人的一些品性,并且主要是作为褒义来使用。牛是忠厚老实的代名词,牛的性格是憨厚、温驯、本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服服贴贴、供人役使等等。来自豆瓣网友羽毛麻辣酱的广播临川灵谷峰的牛牿石。

牛有极强的奉献精神,如鲁迅先生所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妈”。为此,宣传舆论界时常号召人们要做革命的老黄牛,做人民大众的孺子牛,做新时代的垦荒牛。诸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岳飞传》中的牛皋,《水浒传》中的牛二,歌曲《王二小放牛》中的放牛郎,以及外国小说《牛虻》中的牛虻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鲜明个性。努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在最新的全国按人口多少排序的百家姓中,牛姓排在100姓之外。名人中,唐代有个大臣叫牛僧孺,曾经引起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当代的河南演唱豫剧的有个名丑叫牛得草,翻译的国外名人中,有英国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英国还有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编纂有牛津大辞典等。可以说,牛沟通阴阳万物而化育万物,成为人们出生与回归的共同家园,满足了人们的长生梦想,寄托了人最高的生命理想:石头上雕刻着八个大字——青牛西去。

生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化于自然又驾驭自然,开辟天地又沟通天地,与天地同生又生生不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牛方化提供了启迪心灵之门的钥匙,在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类或许便可以更达观地对待命运,更宽容地对待他人,更平和地对待荣辱,更睿智地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