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首先,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中西方雕塑在题材与形式上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西方文化不断断裂,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中国地处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地理环境封闭,这就为中华文化自身的融汇,为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确保了客观条件。在地理上自然形成的西高东低的阶梯状,从资源分布上也为牧业、农业、农牧业做出了明确的地理划分,为黄河、长江中下游成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奠定了客观的条件,同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中华文化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依托。
从文化的形成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从整个欧洲讲,多处温带,地理差异相对较小,但阿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西班牙的群山连绵,冰岛的茫茫冰川,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性、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方的不同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可以这样说,地理环境的封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元化,一元化又促使中国两千多年封建连绵不断,欧洲人的开放及形成了欧洲人的迁徙和商贸,也促发了政治的民主和国家的分化。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加之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城邦与城邦间的联盟和城邦内奴隶制下的民主制。
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物雕塑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物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与古希望“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相比之下,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的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人与动物的合形(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
尤其在早期雕塑艺术中,各种题材并无明显主次之分,也无主辅之别。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宗教雕塑兴起后,人像才得以充分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中心的现象显示了中西雕塑的人文主义文化内涵,以景致、动物、植物等为题材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图腾文化和自然主义精神。首先,中国雕塑追求和谐,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一般情况下,中国雕塑是以宗教和家庭象征为主,表达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状态。而西方雕塑则是以艺术的形式描绘出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发展。
其次,中国雕塑追求的是审美,以表达宗教信仰、礼仪精神或家庭荣誉为主,更主要的是把握和发挥雕塑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西方雕塑则倾向于情绪表达,以人物为主体,将作品的几何空间和线条艺术完美结合起来,以表达抽象的精神态度。最后,在材料方面,中国雕塑一般使用木头,石头等自然材料,具有自然美感;而西方雕塑则多用青铜,铁,玻璃,石头等,更多地以科技为主,有时会加入一些奇特的色彩,使其充满创造力。
从上面可以看到,虽然中西方雕塑在表达形式和材料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展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出自身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