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老一辈的泸州人好像特别的虔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直到今天,泸州三区四县很多地方不管是街道还是乡镇,其名字多跟此有关。比如弥陀、毗卢寺、大悲、当然还有今天要说的罗汉镇。罗汉,在佛家里面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虽然不是他们的最高境界,却包罗万象,喜怒哀乐都能看见,而且显然因为层次不够反而比较接地气。中国民间对罗汉喜爱多于敬佩,畏惧感也没有那么强,大约有小罗汉,又误解弥勒也是罗汉的原因。

再加上五百罗汉中,降龙罗汉在中国生出一个济公活佛的形象,所以罗汉还是比较亲民的。想来那里曾经应该有过罗汉庙宇,供奉过这些雕塑以求得自我心安,久而久之,地因香火而旺遂得了这个名字。这个推断并不武断,各位去查这个地方的历史和老人回忆,这里确实有著名的罗汉寺。可惜,我们这一代的人只听其名,没有见过寺庙的本身。或许也不算差,留下来的念想,比设立的雕塑更加持久。当然不是,这里原来是泸州十大乡之一的里仁乡的地盘。后来传说罗汉降世福泽四方,老百姓感恩戴德,为其建庙塑像。

总之你要给老百姓服务并且得到帮助,老百姓就会记住你。当然,你要不觉得千秋万载一统江湖,被捧得多高,就会摔得多痛。虽然最终没有多久又复原了,这段历史却成为罗汉不小的插曲。人们谈到罗汉场,喜欢说它的古朴,其实泸州也好,整个川南大多数的沿江古镇,都是这样的风格,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所呈现的风土人文气质。关于罗汉场是不是因为码头而兴盛,我们毋庸置疑,据说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紧靠着长江山崖石壁,这个地方本来就是独特。

有一个说法,之所以要罗汉来帮助被改名,是因为明末清初遭遇了一场回禄之灾,清初重建后呈丁字形,有风水先生指定,在场镇的北面山腰寺庙,塑了30尊罗汉佛像以保平安,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罗汉场。但是,古航运和码头的历史,很多人就了解不多了,这里袍哥人家曾经很多,也跟后来收拾罗汉一样,自己变得规规矩矩,而曾经说淮书的老人也不在人世,再后来年轻人都出去发展,留下老人守着这块故地。几年前终于不用守了,洗脚溪也没有什么水流,黄庭坚的拙溪也没有几个人再讲述。

有人说,罗汉场那棵黄桷树都有千年了,还在坚守,我表示怀疑,一百多年的这种树也可能给人古老很久的感觉,但是它确实见证了不少我们不曾经历的过往,可惜它无法言语,只剩下一丝惆怅,让我们有一个可以告别和怀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