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校园中的一座座雕塑,不仅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还与帝都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举着用白布写好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疑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首先到达天安门广场。之后举行示威游行,路经东交民巷时,群情激愤,高师队伍带头,直奔曹汝霖住宅。高师学生匡互生,破窗而入,打开大门,群众涌入曹宅。
东交民巷全长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此设立使馆。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据陈垣弟子刘乃和回忆,20世纪40年代陈垣为湘潭宁某题《锄耕图》手卷有诗云:
”题书屋为“励耘”意在继承父志,励节亢志,辛勤耕耘。“励耘书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兴华胡同13号,现为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从1939年迁入至1971年逝世,陈垣校长在此院共居住33年。两扇大门油漆虽已斑驳,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仍清晰可见。从1920年起,鲁迅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任教。1923年,许寿裳聘请鲁迅为女高师国文系兼职教员。不久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再次跻身“热搜”,为辨识“鲁迅说过的话”提供了一面“照妖镜”。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阀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冯玉祥国民军。3月16日,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五千余群众在李大钊主持下,行至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广场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北高师学生范士融,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牺牲。鲁迅为此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赞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坚信“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墓碑正面正中直排镌刻着启功标准的签名,姓名下横排生卒年月,再下一行横排镌刻启功法书“夫人章宝琛”及其生卒年月。墓碑反面为“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元白用功之砚”两则砚铭。1978年,66岁的启功回想半世艰辛岁月,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诙谐、精炼《自撰墓志铭》:”这既是对其一生的高度概括,又体现了先生面对人生苦难的乐观。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北师大人勤恳治学、潜心研究,弘文励教、躬耕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