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工作期间,我住处和市政府办公楼步行不到十分钟,路过人民公园门口,有一汉白玉女子塑像,头顶挽髻,面色丰润,衣袂飘飘,神情忧思。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要从她身边走过,两年来,不下几千回相遇。著名艺术家董晴野先生1985年树立,经30余年风雨,依然沉静端庄,自前秦至今1700余年,仍旧青春美丽。舒婷《神女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创作于1981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爱情自由的新潮,曾让多少人激动,感觉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跳舞的男女汉白玉人物石雕相同之处。

四年后,苏蕙静静地出现在天水街头,可能地处西北的天水,还是思想保守,从没有人提议把这象征“从一而终”落后思想的塑像清除掉。春天垂柳依依,夏日荷花惜惜,秋季银杏灿灿,冬月白雪绵绵。塑像初立时的小朋友,现在已近40岁了,一代代人成长,在她身旁来来去去。天水,还成立了专门的苏蕙研究会,向这位才思和容颜永远年轻的异乡女子,表达思念与敬意。织锦回文的璇玑图创作于天水,苏蕙却并非天水人,其籍贯在始平,即今陕西咸阳武功县苏坊村。苏蕙是否为苏武后人,史无可证,同出一门,是确凿无疑的。如果您也想购买汉白玉北京狮庭院镇宅动物石雕。

一为国守节,一为爱织锦,小大有别,但内在本质,却一以贯之。苏武出使匈奴,因部将张胜参与谋反,事败被查,牵连于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躺枪”了,后果极其严重,匈奴人作势杀之,苏武亦欲自尽,后被放大冰窖中,卧雪吞毡,数日不死。支撑苏武活下来的,是完成出使任务,不辱使命的坚强信念。北海牧羊十九年,老友故旧卫律、李陵多次劝降,不为所动。可以说,苏武,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不可能之中。所以现在有好多人为制造的或者是用颜色相近的其它石材来冒充汉白玉的。

胡汉和好,苏武依然差点无法回国,汉天子上林苑射雁,雁脚有书的美丽谎言,方使苏武的磨难和等待,有了大团圆的结局。《苏武李陵赠答诗》十余首,虽真伪与否,历来有争议,却是五言诗中精品,尤其徘徊凄测之情,感人至深。”古人朋友间,喜以夫妻相喻,如果穿越,苏蕙的故事,其实与其先祖苏武,异曲而同工。苏蕙十六岁,嫁前秦秦州刺史窦滔,随夫任所,到了今天的天水。用户只要用点心则可以判别出汉白玉石雕的优劣。

天水之名,得自汉武帝时“天河注水”的典故,西晋时更名秦州,今天水市核心区,即名秦州区。后因朝中小人谗言构陷,窦滔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有意味的是,苏武牧羊之地,在今甘肃武威民勤县,并非常说的贝加尔湖一带。民勤县现有苏武乡,有苏武山,有“羊路”,相传为苏武牧羊所经之路,附近土墩,传为苏武为望乡而建,至今犹存,名野鸽子墩。二是汉白玉高贵的形象象征着人的身份。

天水、武威,今同属甘肃省,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张骞“凿空西域”,首开丝绸之路,而丝路之所以可长存不衰,苏武,甚至包括窦滔这样的出使者、流放者的一代代付出,如蚕吐丝般,把大道越织越宽广。从秦州到新疆,窦滔必经河西走廊,经过苏武持节牧羊之地,数百年前的先辈,成为窦滔、苏蕙夫妇的连接点,不知戴罪远行的窦滔过苏武山、望乡台,是否登台远望,放一只鸽子回家,探看独守空房的妻子,多情的苏蕙,却一定心随夫行,灵魂怀着如先祖一般的忠贞,走上漫漫黄沙。冒充汉白玉糊弄客户的事情。

孰料,窦滔到流沙后,另觅新欢,纳歌舞姬赵阳台为妾,并带回秦州。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如果事仅止于此,便是通常的妻妾争风吃醋,小规模的宫斗剧情节,而且,父为陈留县令的苏家三小姐,也非省油的灯,把小妾欺负得够呛,夫妻感情也产生裂痕。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事情越发严重,苏蕙拒绝随丈夫一同到襄阳。在门阀士族制度兴盛的晋代,妻子公然不满丈夫纳妾,并因此拒绝随夫赴任,不仅不应该,简直违反礼法。“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天资聪慧,幼时多才,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的苏家三小姐,才思与情思一般婉转,把愁与恨、思与悲、情与爱,化作文字,寄入诗中,一针针、一线线,织入美丽的锦缎,成就千古奇迹璇玑图。汉白玉石雕有的出现在建筑的墙壁上作为建筑的装饰。

巷口原有牌楼,悬两匾,内匾书“古织锦台”,外匾文“晋窦滔里”,两边有联“莺花古巷秦州陌,云是苏娘旧时宅”,清代诗人杨蓉裳凭吊织锦台留诗,其中句子。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原文840字,纵横各29字,以五色丝线,绣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武则天雄才大略、以周代唐,女子称帝,五千年唯此一人,也为璇玑图感怀感动,亲自为之作序,赞“织锦为回文: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前文所引叙苏蕙窦滔事的文言文字,皆出武则天序言。加之洁净的汉白玉石又能给人带来庄重之感。

明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传抄者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康万民研究出读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可得诗4206首。《璇玑图》至今已读出7958首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能读出多少诗,当然重要,但最本质的,还是蕴藏其中,对爱情的忠贞之心。后人感苏蕙之心,在璇玑图中央增加一“心”字,成今天所见的841字。就是利用汉白玉这三个字的字诀判断。

“心”字,解读诗时,可能无用,却是全图之眼,可以说,无论读出多少诗,总题目就一个,“心”。爱情是排他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后妃之德”,乃人性屈服于势力的无奈。苏蕙恶待赵阳台,是希望独得丈夫之爱,让丈夫回到自己身边,写回文诗,织璇玑图,是希望自己能到丈夫身边,各诗所述,皆怨妇思夫之情。”苏蕙虽然年轻,但心机绵密,用现在的话说,情商不低。本来自己吃醋,拒绝随夫前往,却为忌讳,说成要孝敬公婆,再说“柴米贵““少寒衣“,打出悲情牌,以触动丈夫。吉祥如意汉白玉门口大象石雕今年以来唐县发生多起铜雕工艺品厂被盗事件。

“这是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发出的悲声,“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其实,旧人很早就哭了,璇玑图就是旧人哭之最著名者。”这首诗,反过来读也可以,而且水平超过正读,“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年轻的苏蕙性格刚烈,甚至在璇玑图中,也不忘诋毁情敌,“谗佞奸凶,害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真可谓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有才有巧的千古奇女子,今日天水白娃娃,其情其性,也似于斯。大多都是用汉白玉石料雕刻而成。
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终得归国,苏蕙织就五彩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遂发苍头赍至襄阳”,她想送给丈夫,却不直接寄出,借他人之口之力,以求窦滔解读之意送至,且再次明确,窦滔为“我家人”,也算动足脑筋、用尽心思,一个年轻、鲜活、有主意、不怯懦的女子形象,也因这些细节,更加立体。“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赵阳台得到安置,窦滔、苏蕙夫妻团圆。这根绿里透白、口感清脆的汉白玉黄瓜。
织绵回文诗璇玑图,留在文学史上,也让其作者进入正史,《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玑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其夫窦滔,也因此留名,假妻名而传千古。武则天从皇帝的角度“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文人雅士却没这胸怀,多为苏蕙不平,斥窦滔者,苏东坡好友黄庭坚有诗《织锦璇玑图》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不能将整块汉白玉栏杆彻底浸没在防护无法入到汉白玉栏杆较深层的内部。
”清代诗人王士正诗《织锦巷》“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看天水在线报道,因时日已久,人民公园前门的苏蕙塑像,不久前更换成同样形态、更大的新像。去旧立新,当然好事,看网上照片,的确洁白晶莹了许多,璇玑图五色鲜亮,刻于基座,很是美观,像天水这座古城一样,日新又新。我却有些不舍,仿佛故人离去,他日再到天水,所见已非旧时苏蕙,唯回文诗璇矶图,魅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