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其中以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最为丰富。其典藏中,一件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青铜象尊尤为特殊。因为在商代的青铜世界中,大多表现幻想动物,而较少表现写实动物,这使得圆雕动物形器成为商周青铜器中最为珍罕的一个品类。象尊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巨目圆睁、阔口呲牙,在兽面纹的上方,又各饰有一个玄鸟纹;四条粗壮如柱的象腿上,各装饰有一个横置的玄鸟纹和一个倒立的变形夔龙纹。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

该尊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是目前世上所知的商周青铜器中,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极具匠心,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进入商代后期以后,随着冶炼和铸造技术进入鼎盛阶段,青铜尊的发展也出现了繁荣景象。近代学者因此将“鸟兽尊”专列一类,此后学界也多从其说。虽然这世间存在着能理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人。

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便提到了“象尊”。殷商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大都围绕“战争”与“祭祀”这两个主题展开。某场战争顺利不顺利,生病了会不会康复,播下的黍稷收成多寡…人们把乌龟壳钻上孔放到火里烧,神会通过乌龟壳产生的纹路告诉他们结果。商代留下的海量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告诉我们,商人是如何频繁地向神请示汇报的。通神的过程分占卜和饮食舞乐等等,酒是可以供祖先与神享用的,又可以使巫师喝过后,通过醉酒的恍惚,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进入神的世界…现代人物雕塑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于是用来饮、盛、温酒的青铜酒器就成为重要祭祀用品。这件象尊额头上的菱形纹饰,暗示着其与一般动物的区别。这种菱形纹饰,是饕餮这一商周时期主要的神兽造型所普遍具有的。且象尊器身的饕餮兽面、夔龙、玄鸟等纹样,均是商民族寻求“神人以和”这种天人合和精神的象征,运用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将具有神秘色彩的巫术思想表现在象尊尊体的艺术纹饰中。在传说中,舜在济南历山耕种田地时,就有大象为之犁、百鸟为之播谷这一典故。这并非只是古人的臆想和传说,今天有不少出土实物证明,在今天中原一带,4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曾林草丰茂、气候湿润,确实有象群的生存及出没。盛放香料燃烧的薰香用具——铜香炉更是成为收藏家们的追捧对象。

《吕氏春秋·古乐》谈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商人打仗中有时还出动象队。因此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当是以真象为模特铸造,才会出现如此逼真的象尊。在湖南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都收藏有商周时期的象尊。1903年6月,在欧洲举行的已逝原卢浮宫友协会财务总监保罗・伯诺收藏的中国、日本工艺品的拍卖会上,法国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将这只象尊收入手中。景观雕塑铸铜雕塑艺术雕塑景观雕塑体现城市形象。

同年,这位法国藏家将之捐赠给国家,但保留生前使用权,卡蒙多逝世次年该尊正式成为法国政府收藏。早年间由于专家对其认知有限,还一度被归入“缅甸或高棉的雕塑”。直到1922年,象尊才被纳入“中国雕塑”范围,且获得属于“公元前3世纪前的中国艺术”的美誉。“大件象,风格古老,背上附圆腹型壶,可能为后代加制;”但到了1914年卢浮宫编制的卡蒙多收藏目录中在介绍象尊时,未提及鼓腹型壶,推测当时物主或入藏卢浮宫之际,接受象尊的博物馆员已经拿除了这件添加物。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块面、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