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多月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馆,新馆内的“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首次亮相。一个多月来,这个全新的3700平方米展览空间,以它的厚重历史、它的创新呈现、它的生动讲述,以它对每一个细节的几乎苛求的策划、设计和布展,赢得了几乎每一个参观者的赞叹和感动。本周,记者走访陈展团队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听项目总设计师胡晓云讲讲,现代技术、现代展示手法是如何服务好、包装好、呈现好612件展出文物的,团队又是如何花600多天时间,将观众带回一百年前,踏上“初心之旅”的。“如此大尺幅的革命题材瓷板画,在国内纪念馆中还是首次运用。向参观者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开纪念馆厚重的大门,犹如走入了百年前的“伟大的开端”,历史现场的特质,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独有的厚重。前厅正面照壁及两侧,三组大型瓷板画气象万千,无论是左侧“中流砥柱”,右侧“民族脊梁”,还是中间“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如今都是参观者必到的打卡点。经过应用比对多种国内外先进材料和制作工艺,最终,传承中国瓷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现代技术和工艺制作呈现的瓷板画被选中了。同时大概也令一些参观者思考起了文化冲突等严肃的人文命题。

“画面看起来呈油画质地,现代、庄重、大气,但实际是用特殊纳米技术完成的,我们几乎做到了‘无缝’。比如序厅高达9米的挑高空间,洁白的穹顶轩阔又大气;比如步伐坚定地迈出石库门的13名一大代表,“象征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比如第一次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58个党员用油画艺术呈现的《星火》,在展馆《国际歌》的音效下,通过大手笔的写意,创造了庄严、凝重、宏大、遥远的历史感;比如《主义的抉择》展项使用了100件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报刊杂志,构成大型立体式视觉装置,将那一历史时期的风云激荡、思想丛生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少参观者都打扮成喜欢的动漫角色。

“得益于日益丰富的馆藏,部分珍贵文物实现了成组展示。”据悉此次展览在馆藏12万件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档案史料中,精选出612件文物展品,较原先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数量大幅扩容,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独秀文存》、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共产党》月刊创刊号等珍贵一级文物为首次展出。另一方面,装下这100册报刊杂志的反射低玻璃,透视效果出色,而且三米高乘三米宽的“门脸”,完全平整零切割。参观者可以随时变身动漫中的一角。

第一,按照展品尺寸设计柜子,第二,可视面尽可能做到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展览的灵魂。“开天辟地,日出东方”板块中有一组白铜雕塑,是从老馆移至新馆,它并不特别张扬或戏剧化,而是静静凝固了一个历史瞬间——中共一大13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共同讨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读纲领的第一条“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瞬间。“这组雕像,每一个人物细微的表情和情绪的张力,以及雕塑艺术的冲击力,至今历久弥新。让参观者从中增长历史知识、经受思想触动、得到精神洗礼。

”在“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小剧场,红墙拱檐的石库门、高低斑驳的弹格路,加上偶尔路过的黄包车和巡捕警察,沉浸式影像空间慢慢打开,1比1复原一大会址场景的赫然眼前;于是,方桌、圆凳、靠椅、荷叶吊灯、茶几、茶杯、茶壶、荷叶边花瓶、紫铜烟缸,均按会址原物高仿。于是,找好特型演员,走位、排练、拍摄、剪辑,中共一大七天会议的全过程被实景还原,观众可沉浸式地“听到、看到”会议筹备、开始、激烈争论、密探闯入、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的曲折历程。也为非欧洲公民和参观者提供一个文化、文明与人类会面和交流的理想场所。

“这300平方米,浓缩了最新沉浸式影像系统与全息裸眼3D、真人等身全息成像技术、数控超大升降幕、超大折叠全息屏幕、多屏多幕、艺术灯光、全景声声效技术等多种媒体技术。”讲起技术,胡晓云专业又熟稔,而为了做到空间的无痕切换、声画的精准同步,团队足足花费了两个多月,进行调试、技术攻关与匹配,“要体现上海水平,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细节里”。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到望志路的小楼明灯,从光荣之城的处处红色火种到天安门的开国大典,通过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陈手段,我们回到“伟大的开端”,重走了一遍“建党之路”。武汉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的同学在湖北省博物馆义务为参观者讲解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新春佳节里。

电梯缓缓而上,光影交织,让人回到100年后的今天。走出中共一大纪念馆,展览却似乎还在继续,陈展团队的用心和巧思,也仍在继续。建筑主立面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17个字遒劲有力、大气磅礴;左右各一幅上海百年的城市风貌铁艺画更叫人眼前一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质的新艺术风格,以雕版木刻形式描摹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过去和未来“两个百年”的城市故事浩然矗立。参观者能够很容易地知道每根柱子代表的当地。

走远几步,外墙建筑的铜质壁画概括了党史中六个重要历史阶段,从“开天辟地”“指路明灯”“新生力量”“力量之源”“心火初燃”,一直到“伟大复兴”。“考虑到版画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使用的主要视觉宣传形式,在视觉上具有象征意义,这六幅壁画以雕版作为浮雕形式。”胡晓云说,浮雕的暗部,团队特地以现代艺术特质做了垂直向的像素化处理,形成历史与当代的碰撞,“像素化粗粝的处理,不仅与浮雕抛光的质感形成对比,亦隐喻着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表达一种艰辛与磨练后的绽放。参观者步入法之魂展区即可见到神兽獬豸的身影。

”再走几步,你会看到建筑周侧挂着的12处红色里弄铜版雕刻艺术品,树德里、渔阳里、广吉里…这些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名字,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党中央在上海前后开展了12年城市斗争的恢弘历史的缩影。这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弄堂门头,款式、图案各不相同,却共同展示着,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