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

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

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
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职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