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罗振玉作序,梁思成推崇,史上最早的一部中国雕塑通史


Date: 2022-08-03 10:26:53 | View: 103

国学大师罗振玉作序,梁思成推崇,史上最早的一部中国雕塑通史

大村西崖为美术史学者、评论家,曾任其母校东京美术学校教授,讲授美学、考古学、东洋美术史等课程,还担任过帝室博物馆雕刻科主任。早在1901年他即撰述《中国古代雕塑》纲要,1905年又编写了《东洋美术小史》,作为讲授教材,翌年增订再版公诸于世。1910年编刊《日本绘画小史》和《中国绘画小史》。1906年参与审美书院的设立,编辑出版大量以中国书画为主的美术书籍。上承三层枋梁思成手绘的独乐寺山门平剖面图山门内部梁架结构山门内部为彻上明造。

城市中国梦不锈钢雕塑

同时提倡并致力于文人画之复兴,著录《文人画选》等,为中国文人书画的在日普及贡献尤大。上海中华书局版《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即其所著《文人画之复兴》与陈师曾著《文人画之价值》的合刊。另著有《中国雕塑史》、《密教发达志》、《东洋美术史》等著作。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曾编译过其《中国美术史》,后多次再版。大村西崖编著《中国雕塑史》时,尚未有来华之经历,但其著述本身多得益于其他来华实地调查者带回的图片资料,以及流失到日本的大量中国雕刻实物。梁思成先生曾经对石牌坊进行评价。

广场不锈钢中国梦白鸽雕塑

宣统甲寅冬,为予浮海之三年,有远客扣门,持吾友藤田剑峰君介绍书以至者,曰大村西崖君。剑峰书言,西崖究心古美术有年矣,今将著《中国雕塑史》,欲见予斋所蓄古器物,及古刻墨本,以助其造述。乃与纵谈吾国古雕刻事,则称引群籍,若泻瓶水,固已惊其见闻之博矣。君则汲汲于谒舍中,写其影,录其文,日力不足,焚膏继之,至丙夜不止。因发行数量有限,虽售价不菲,但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1972年,国书刊行会据1917年版加以复制,但不久又售罄,尽管1980年又推出再版,但目前仍难以入手。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保护北京牌楼的命题。

不锈钢中国梦城市雕塑

叙述井井有条理,盖言吾国雕塑之书,未有如此之详且尽者也。我久已想做一篇论我国雕塑的文字,但因有关系的资料未曾搜集完整,故未下笔。后来看见日本人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雕塑篇》,编得很好,要想超过他的,极不容易。此次全国美展要我说些关于雕塑的话,我想这个题目恐怕说的人很少,因此为供给需要起见,不得不将我的意见写出这一篇来。大村西崖本人也曾披露,为编著这本书,十余年来披览各种文献四五千卷,收集观览实物拓片无数,仅造像碑铭等就多达一千五六百种。梁思成先生研究说石牌坊较石牌楼简单。

城市不锈钢抽象龙中国梦雕塑

北自沈阳,南到上海,中途历访北京、天津、苏州、杭州等地,除与各地书画家等交流之外,主要就是造访收藏名家,观摩并拍摄古书画,仅拍摄回去的名画就多达八百件。1923年第二次来华时,与吴昌硕、王一亭等发起创设中日美术俱乐部,还曾编刊《禹域今画录》,将数十位中国近代画家及其创作介绍给日本读者。1924年末至翌年初第四次来华时,还应邀于北京大学做了“风俗史研究与古美术之关系”的讲演。1926年第五次也是生前最后一次来华,主要目的是前往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实地调查罗汉塑像。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之前所说的文明之始。

城市不锈钢民族复兴中国梦雕塑

当他从天津南开大学秘书陈彬龢来信中,得知该寺院尚残存唐代雕刻名匠杨惠之遗作后,兴奋不已,当即决定前往调查。后撰写出版了线装本《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内收其调查经过、研究心得,以及当时拍摄的一些大型图片。无论在赴华调查或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在著述方面,都处于旺盛期的大村西崖,不料竟身患肺癌,于1927年3月8日离世。后来其嗣子辑录其生前诗稿出版之际,罗振玉特赋诗以赠。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后来根据其授课记录整理而成的《中国雕塑史》提纲,也有提及。因为当时,梁先生尚未亲历云冈、龙门、天龙山等地做实地考察,其雕塑知识或研究心得大多得益于大村西崖、喜龙仁等学者的著述,以及欧美博物馆所藏实物。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的奠基人。

不锈钢中国梦雕塑2

幸而——抑不幸——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沙畹,瑞典之喜龙仁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也许正因为梁先生较早言及这些海外学者及其著述,我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关野贞合著《中国文化史迹》,以及沙畹《华北考古记》、喜龙仁《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塑》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美术的“四大名著”。建筑学家梁思成对传统建筑的立面构图做出三分说的总结。

不锈钢现代广场中国梦党建雕塑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梭柏早期研究中国佛教美术时,也曾将大村西崖这本书奉为指南,且大量节译成英文,纳入自己的著述中。《中国雕塑史》中译本的出版发行,是中国学界期待已久的事情,此书几经周折最后由专注于艺术门类的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可谓适得其所。在此,向社长于九涛、社长助理齐丽华、译者范建明,以及相关编辑致以衷心感谢!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