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希腊的雕像中,穿着衣饰的形象要远大于纯粹的人体雕像,尤其是在希腊艺术朝气勃勃的公元前五世纪。一块石刻浮雕表现的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坐在软垫上,往祭器里添香,她正虔敬地对美神阿芙罗蒂献祭,匀称的衣褶很生动地隐现出人物健美而窈窕的身姿。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

曾经有一位雕刻家在工作室接待过苏格拉底,这位哲学家谈到:若想激发观众对雕刻的兴趣,就必须在作品里融合活人的形象,并使其充分吸收,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不得不承认,在表现人的现实感方面,希腊艺术的确超越了前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这与艺术家对真实生活中人的敏锐而深入的观察息息相关。办公室或书房坐方摆放铜大象。

不过画家或雕刻家们创作时,并非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对象,而是在综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造经过提高和理想化的美。也有少部分人觉得今天的希腊人不像古代雕像那么完美,那是因为古典艺术根本不是真人的如实模写。在教室外面可以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

米隆和他同代的雕刻家都在努力探讨一种标准的美,他们公认全身应该是头的七倍,而且寻找每个部分的恰当比例。波里克莱托的《执矛者》,即是以此为纲而做的男子全身像的范型,他还为这个具有特殊意图的实验,专门撰文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