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至嘉靖时期,藏传佛教艺术十分活跃,汉地传统佛像艺术在风格和造型上皆深受其影响。从佛像雕造技法上看,明代圆润流畅,清代注重装饰,金铜佛像铸造工艺已然登峰造极。寺院的大体分布是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在南北中轴线上,一般包括:其中前殿是寺院的门脸,而大雄宝殿是寺院的真正主体。供奉佛、菩萨像以礼拜祈祷的处所为殿,僧众说法行道的地方为堂。

佛寺的大门称山门,山门一般有三个,三个常建成殿堂式,或至少中间的一座建成殿堂,称三门殿或山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也就是世俗化了的“哼哈二将”。正面本尊为弥勒,按理弥勒为菩萨装、戴天冠的形象,但现在大多供大肚弥勒。弥勒面对山门,背后为韦驮天,中间隔板,两侧供四大天王。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燃灯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等。三世佛为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左侧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三身佛正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正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左手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主尊两侧加胁侍,如释迦牟尼佛两侧配伽叶、阿难两大弟子;大雄宝殿之后为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仅次于正殿的建筑。除安置佛像外,堂中要安置法座,就是一个上置座椅的高台。有的法堂设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西北角的称茶鼓。上供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佛并设万佛之像,左右放置大藏经等,后设观音大士像。

寺院殿堂的布置,除塑像、壁画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陈设。佛塔源于印度,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多于内外附雕塑作品。据佛经言,释迦牟尼圆寂后,信众为纪念佛祖,将他的舍利供奉于塔内。我国佛塔所藏的多为高僧所化的舍利、骨灰或经卷等,内外通常会雕塑佛像或佛教故事。宋、辽、金砖塔,多为密檐式,以八角形最为常见,每面开龛安装佛像,雕有力士、飞天等,或是雕假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