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位于东北的沈阳,这所院校成立于1948年的东北公安干部学校,1981年在此学校基础上成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去过中国刑警学院的朋友会发现,在学院众多雕塑中,其中有一人雕塑最为突出,此雕塑就是宋朝宋慈的雕像。对于宋慈的了解,我们是通过何冰主演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所了解。但历史上宋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被刑警学院所推崇呢?

对于宋慈,我们只是通过影视剧略知一二,宋慈出于江南的理学盛行之地建阳,与朱熹是同乡。宋慈是官二代出身,其父当过广州节度推官,很重视对宋慈教育,希望宋慈能成为像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师。宋慈年少时跟着朱熹弟子吴稚学习,从小苦读儒学经典,认识许多大儒。宋慈二十岁时师从理学家真德秀,宋宁宗嘉定十年,宋慈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从此开始宋朝官员生涯。据史料记载,宋慈在每一个职务上,都胸怀天下,安民济世,造福一方百姓,因为宋慈的名声很好。

宋慈还曾出任宋朝的法官,也就是“提刑官”,他任过粤、赣、湘的提刑官,调查处理了很多宋朝疑案迷案。宋慈在长期从事刑狱的工作,使他更重视证据,而且敢于出手进行尸体解剖,勘察现场。史料记载其“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有一次他在审理一次朱火案件中,他听死者的妻子哭诉说,其丈夫有病卧床不起,后来家中发生大火,丈夫被活活烧死。

但宋慈看到烧焦的尸体后,他仔细进行观察,看到并没有挣扎之状,而口中很很干净,背部烧痕很轻,于是他认为这是杀人纵火案。在勘察一起自杀案件时,他感觉自杀原因没有相关的证据。宋慈就开棺验尸,才现死者手握的刀并不紧,他认为这是杀人案,不是自杀。我国古代有“死者为大”的传统,因此,很少有开棺验尸之说。谁都知道验尸的危险性,一不小心中尸毒,后果不可想象。

宋慈在办案过程很有心,他边断案,边记载了一些办案的过程,形成了《洗冤集录》,这是他的心得,被后世认为是一部法医检验的范本。《洗冤集录》也是世界上最早法医学专著,据史料记载,此书继承了《内恕录》、《折狱龟鉴》等理论,也总结归纳了宋朝以前古人的法医成果,是宋朝一生从刑狱的体会。据资料记载,宋慈形成的专著,比意大利的法医菲德里还早三百五千年。据说《洗冤集录》出版后,就被宋朝以后的办案人员所用,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
据说宋慈是世界法医的“鼻祖”,这一称呼当之无愧,作为国人,我们应该为宋朝出了宋慈而自豪,虽然宋朝是一个积弱积贫的朝代,但宋朝的文化艺术及其他专业学科在历史上很厉害。宋慈从小受到过理学家传,他的才华很厉害,因此,他在这本书中,对案例进行了介绍,重点描写了自己在办案过程中对尸体的检验过程。比如他写的一男子被人用镰刀杀死的案件,他断定了是仇杀。后来他从村里搜出所有镰刀,然后放在太阳下晒,最终找到罪犯。
主要还是因为宋慈是我国法医专业的“鼻祖”,也是世界法医第一人,这一点就值得后人纪念。距离宋慈雕像不远处,就是刑警学院的解剖楼,这是法医学平台。据了解,在中国刑警学院也设有法医系,为我国培养了很多法医人才。作为我国法医的“鼻祖”,因此树立宋慈的雕像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