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在官场里得不到赏识,遇不到自己的伯乐,一身才华无处展示但是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石垂千古的旷达之作的,东坡先生是第一人。处于政治夹缝中的苏轼总是被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诗歌创作,这正是他性格中耿直刚毅的一面。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是一个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游山林的人,他不仅仅是个诗人还是个美食家,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苏轼虽然在一生中的大多时候都身处逆境但他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却是:元丰二年,刚赴湖州任知州的苏东坡,按惯例书写了一道《湖州谢上表》的奏折上报朝廷。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封例行公事的任职“决心书”、“感恩信”,却为其带来滔天大祸。当时,朝中苏东坡的政敌如章惇、蔡确等人,摘出他奏表中“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怀有情绪的语句,借此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发泄私愤。
更令人发指的是,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处心积虑翻寻出苏东坡以往的诗词,从中断章取义,诬告其心怀叵测、蓄意诽谤皇上、诋毁政令…于是,一场牵连苏东坡及多位好友、震惊朝野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史称“乌台诗案”。政敌欲除之而后快,其好友和朝堂中正直之士则仗义相救,就连与其政见不和且已罢相返家的王安石,也上书朝廷予以搭救:”终于,在多方努力下,苏东坡在元丰三年二月获释,但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
身陷囹圄、几乎殒命的苏东坡,度过了他仕途中最为凶险的一劫。因官署内到处都是高大的柏树,这种“荫深”的环境招来大量的乌鸦在此栖息、筑巢,所以御史台又被称之为“乌台”。后来,苏东坡在颠沛流离的贬放生涯中,虽然吃尽苦头,但豁达爽朗的他并未因仕途失意而忘掉自己从政的“初心”。他总是竭尽所能,放下包袱,为辖区百姓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所以,在面对逆境时,我们要坦然接受,因为他只是使你变得更加优秀的桥梁,是你成功路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