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石雕文化历史悠久,潮汕石雕与潮汕木雕的发展历史同源,均始于唐宋,兴盛在明清,唐宋元是潮汕石雕的发展阶段。潮汕石雕多受中原和闽南地区石雕影响,明代潮汕石雕技艺走向个性化,表现了镂通雕的雕刻艺术形式,在工艺美术和技法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而后,在佛教艺术的影响下,潮汕石雕工艺更有了很大的进步。清代潮汕石雕处于兴盛时期,康乾盛世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光绪时期是潮汕石雕的鼎盛时期,独特的潮汕镂通雕技艺日趋成熟。清末民初,潮汕石雕技术超过木雕,潮式镂通雕的艺术风格发展到顶峰,成为炫耀财富与艺术的物质象征。

花岗岩石质粗矿、坚硬,适合于大型广场雕塑,纪念性雕塑。青石石质细软,适合于制作比较精细的作品,适合古建筑祠堂、宫庙门面的浮雕、通雕等作品,汉白玉石质细软、润滑、高雅,适合制作肖像及家庭摆件等作品。石材经得起常年风吹、雨林、日晒,永久保持原有气势。

潮汕石雕在历朝历代的雕刻艺术品中,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内容,为研究了解当时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潮汕石雕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如丛熙公祠的石刻艺术,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世界文化艺术瑰宝,潮汕石雕具有南派石雕艺术风格,崇高威严,古朴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此石雕成为大型纪念性与装饰性雕刻的主要艺术品种。由于花岗石的材质感与景物相结合,给人以崇高、威严、粗犷、精细、珠圆玉润等美感的享受,对城市广场、园林景观、楼堂、祠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