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的六朝古都——邺城,曹操亲手设计,它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Date: 2022-09-14 15:06:27 | View: 58

埋没的六朝古都——邺城,曹操亲手设计,它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纵观历史长河,令诸君耳熟能详的不少典故,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西门豹“治理邺水”、曹植“七步成诗”、韩信“破釜沉舟”,都与漳河有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远古初民,更衍生出了邺城文化。尤记当年,曹魏政权迁都至邺,从此开启了邺城文化中的繁荣昌盛。哪怕抛开邺城对北方战略布局的政治意义,它承载的文学、城市建设,也依旧给后人留下了太多惊叹。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其主体位于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魏武帝曹操砂岩石雕塑像

在秦汉魏晋时期,它便是河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战略要地。东汉末年,袁绍从韩馥手中夺来冀州,这座被称为“天下重资”的富饶之地。而位于冀州核心的邺城,也自然而然成了袁绍的大本营。没过多久,他便将曹魏集团的大本营由许都迁往到了邺城。在谋士荀彧的北方战略中,兖州便相当于曹操的根据地,就像汉中对刘邦、河内对刘秀一样重要。后来曹操迎奉天子,便是将汉献帝直接“请”到了许都,从而保证自己在政治上占据不败地位。但随着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此时的许都已经不再适合曹操的霸府政治。它西边是太行山,山脚下有一条大道,素来有“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之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雕塑

东部是黄河,北边与南边也有四条颇为可观的河流支脉。对于中原主要的冀州、兖州、青州、幽州等地来说,邺城都处于中心地带。能力不输荀彧的沮授,以及眼光颇为高明的田丰,都对邺城表示重视。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便有不俗论断:汉之末,袁绍不能有其险也,入于曹操,遂能雄长中原。袁绍在夺取了此地之后,便轻易获取了“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有利条件。

曹操曹丕曹植铜雕

作为冀州的中心地区,邺城继承了这个州郡绝大多数的资源。毕竟,这里是与洛阳、长安、成都等“超级城市”并称为五都的地方。话说曹操打下邺城后,便命人查验户口,得到的结果却是:而曹操在攻取邺城后,竟然还能得到三十多万人,足以见冀州之繁荣。当然,除了农业、人口资源丰富之外,当地还有不少矿产资源。曹操便在此地发现了颇为丰富的铁矿、铜矿等资源,将其用以生产农业用具与作战兵器。

古代名人曹操石雕

也正因如此,曹操还能“财大气粗”地为屯田民免费提供生产工具,从而二次促使农业得到再度发展。既然曹操身为冀州牧,便应当在远离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如此一来,他也能更轻松地发号施令。以往的旧朝廷,包括汉献帝和汉室臣子在内的,被局限在许都,便很难对曹操造成影响。建安十三年,曹操进封大汉丞相,并组建霸府,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曹魏集团内部的不少实权官员,大多出自于曹操的霸府。

历史典故曹操把酒论英雄情景小品雕塑

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汉朝臣子,而是曹操与曹氏的心腹臣子。自建安十八年曹操进封魏公以来,邺城便名正言顺成了曹家的基地。可见曹操已经下定决心,将这里当成曹魏政权未来发展的政治中心。早在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之时,曹操便升为司空,以司空府的形式处理朝政。到了建安九年,曹操取得邺城,改令冀州牧,并将兖州“还给”了朝堂。这里说的霸府,其实便是专门为曹操个人服务的“小朝廷”。曹操借助霸府,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命令,也可以招揽人才。

曹操曹植曹丕古代人物铜雕

像司马懿、程昱、娄圭这样的谋士,都是丞相府出来的,可以更加容易掌握实权。小鹿在前面提到,曹操是邺城营造中的总设计师,表明他曾在邺城营造中发挥出直接作用。换言之,不少宫殿、城池等基础建筑物的营造,曹操都是有直接参与或设计的。“自曹操基搆,群臣梁习等,止用冀州民力,取上党山林之材,制度壮丽见于文昌、听证等殿,金虎、铜雀之台,鸣鹤、楸梓之宫。

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让曹操与江东的二乔生出了一些“绯闻”。到魏武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水师的训练也一直在进行。沟通黄河与四大水系之间的互通,对于邺城的经济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此举不仅能加快水路运输的功效,还能用于附近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农田灌溉,算是一举多得。以上这些条件,对于曹魏政权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使得邺城成为了六朝古都。从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曹操对于邺城的安排,改变了城市的性质与格局。

左侧区域叫做禁苑区,大名鼎鼎的三台便坐落于此,至于右侧区域,便是曹魏集团主要成员的居住区了。而邺城的南部,主要由“坊巷”、“里闾”与“市”构成,说明“城”与“市”已经初步结合在了一起。毫不夸张地说,邺城规划直接改变了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城”与“市”的初步结合,让城市有了自己真正的意义。由此可知,邺城规划已经改变了古代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原本的城市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帝王为主导的政治中心,它开始向综合性功能型城市转变。当然,除了城市规划之外,邺城还承载了其他文化特质。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以邺下文人集团为主导的建安风骨。唐代大诗人陈子昂被誉为“诗骨”,便是因为它主张“兴寄”与“风骨”,即效仿建安风骨。与传统的文学创作相比,诸如三曹、七子、蔡文姬等人的作品,皆能反映现实动乱、抒发人生志向,并间接促使了文学批评概念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他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导者,阐明了文章的重要性。他的《典论》一书,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除此之外,他还是最早作出五言诗的人,同样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个六朝古都,邺城身上同样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质。它不仅仅是曹魏政权的崛起之地,也是建安文学的起源之所,而且还改变了中国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