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金鸡湖双年展拉开了帷幕,其中位于李公堤南的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因其或生动形象、或令人深思、或令人捧腹的多元化创作,让人印象深刻。第五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尚荣担任策展人,分“民族之传统”“美好之生活”“现代之多元”三个篇章。反映疫情期间的人物塑造令人动容,有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也有更多奋战在抗疫前线的无名英雄。
现在老百姓安宁的生活,正是因为身后有许许多多人们的付出,向英雄致敬!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尝试从东方美学的角度思考空间与作品的关系,在寂静中传递安静的感受,由心及物、由内而外,体现作者对于自然、时间、空间的思考与表达。阿旺丹德尔,原籍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精通蒙、藏文及古梵文著名学者和学者大师,在国际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作品用大山、溶洞、河流、冰川等自然形态与人物造型相结合,突出阿旺丹德尔“五明学大师”的身份与影响力。
作品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壤和一方人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作品通过对民族风俗题材的塑造,凸现出了人性的美与自然的美,使观众感受自然文化、地缘生存的历经岁月沉淀的魅力。作品通过刻画一位正在欢快舞蹈的少女形象,以及韵律感十足的流线造型,试图描绘出一幅赞美春天的乐章。在这件作品中,既展现了春天的明媚,又将动静有致的人物与舞蹈动态融入其中,传统的中式服装和充满活力的舞蹈造型构成呼应,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新型雕塑表现语言。
该作品化繁为简,匠心独运,指引人们在观赏中寻见一场心灵的救赎,并由此远离尘世嘈杂,回归内心的宁静。灵动飘逸的写意头像,微闭的双眼,呈现的是智者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士情怀。雕塑创作的形式涉及上古神话,佛教以及道教等人文题材,通过对古典雕塑艺术表达形式与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试图将高古的审美意趣注入当代的雕塑创作中,时间的概念被模糊,雕塑本身被强调。
雕塑采用写实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塑造云南彝族日常生活一幕:人,树木,鸟融为一体和谐的生活,是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完美结合。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明代绘画大师沈周,长洲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文徽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使画作更具有文人画的诗情画意。雕塑选取沈周读书的瞬间,运用体面塑造的写意手法,表现画家沉稳、练达、浑厚、苍茫的气质神韵。
司马迁所著之《史记》中记载“伯夷列传”,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临死前做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归隐田园,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本作品以大写意的雕塑手法、将树木夸张的造型与宽大的褒衣博带形成统一,其线条流畅的造型又具抽象意味,似衣纹又似流水,似枝蔓又似烟霭,艺术家以浪漫气息表达了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自在风度。《醉里挑灯看剑》以写意手法塑造中国古代爱国将领、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家国情怀,营造壮和悲,理想和现实的诗境。
以山河般的形体语言表现诗人披肝沥胆、期望金戈铁马以使国家固若金汤的壮志雄心,却无奈化为一盏幽灯下醉后抚剑、暗自伤神的悲凉。都市是一定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展示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成果的窗口。本作品以赋有现代工业文化风格的不锈钢材为创作媒介,通过城市文化中包含的各类信息符号来展示丰富多元、逻辑严密的都市秩序,为我们更为深入的审视当下生活提供了思考空间…“包公”是中国清廉为官的代表人物之一,雕塑以包拯戏剧舞台形象为依据,在艺术创作中施以简略块面的手法,表现出包拯为官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以法为天的理念。
整体造型左手指天,右手提蟒袍屹立于公堂,颂扬其匡扶正义、执法为民的优秀品质,以及公正永在心头的大无畏精神。《观尘》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表现五尊环形罗汉与一小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的修为状态。他们腾云驾雾各显神通犹如行云流水,对尘世或警觉或沉思或超俗或观望。作品以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为创作对象。梁先生早年信佛,有浓厚的苦难意识,晚年转向儒学,崇尚刚厚生机的人生观,梁先生独有的形象和内在气质精神具有显著的特点。
通过对梁漱溟的肖像人物创作,以期对生命哲学进行一番体悟。站在巍峨贺兰之下,似乎能够回望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此整装待发,分别东西的场景。斯人已去,文化的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民族的智慧在这里结果开花。平躺的身躯默默不语,环统的气息悄悄凝聚,这是一场时间的独白,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我们的肉身从大地中来,与大地接触,吸收万物营养,呼吸天地精华;
我们也呼吸在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呼吸着欲望横飞的空气…作品从一颗发芽的种子中汲取灵感,种子冲破泥土肌肉且刚。将嫩芽的柔软形态与不锈钢坚硬材质特征结合形成一种柔与刚的视觉碰撞。镜面反射的环境空间与观众形象等元素的参与更有催人感悟自然的生机盎然之意,亦是嫩芽呈现生命力量的一种表达。在佛教传入中国疆土的西域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艺术文化发展,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经洞里的经书与画卷流落到世界各地,也就成为了世界的敦煌文化,为了感受古西域璀璨文化面选材塑造了这两尊古金刚造像,意在通过铁与木的年代感,去塑造出本人理想中的西域古韵,用当代雕塑表现手法去表现原有画卷中的美。
“诗意和远方”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理想,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更多的却是生活的平淡与琐碎。时间也许会磨平一个人的棱角,改变人的样貌,但却不该动摇我们最初的目标。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终有一天梦想化作飞鸟,伴我逍遥!时光从指尖流逝,随便它恣意的溜走,谁让咱拥有这甜甜的一米的阳光呢?放学后,校园里孩子们的嬉戏玩闹,活泼可爱,让我不免也怀念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于是便用泥塑记录下这些画面,我们早已不再年少童稚,但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有我们童年的影子。此作品创作于2009年,通过对农民工群体现实生活近距离的剖析,将真实的情感构筑成作品的灵魂。
通过对农民工进城形象的塑造,期望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生存处境的关注,也表达了对城市农民工群体的美好祝福。作者相信作品的内在力量可以穿透生活的表层,展现潜在的真实。《无人售票》系列作品的创作延续了六年,目的作品完成了《无人售票1/4》和《无人售票2/4》。作品虽然是物化的,但作者希望它可以留下时间的痕迹和生活的温度。作者始终在思考如何使静止固化的雕塑随着时间与空间不断生长,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不断注入对生活新的体会,将新的思考通过具象的形象塑造出来,再造社会景观,创造平凡的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