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正值“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紧密围绕该展览展开,特邀请中外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吴为山雕塑的人文情怀和写意雕塑的世界性两个议题展开。雕塑语言是人类共有语言,在文明互鉴中具有重要价值。学者们认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写意雕塑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力,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艺术创造。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让我省在园林石雕的研究和开发上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德列·科瓦尔丘克认为,吴为山通过雕塑,把中国的精神、精髓和欧洲现代的美学融合在一起,把传统的、民族的和新的雕塑语言进行融会贯通。“吴为山的伟大之处也是把创作跟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把当代和传统融合在了一起。”来自卡尔·马克思家乡特里尔市的副市长安德里亚斯·路德维希在会上讲述了吴为山创作《马克思》并赠送给特里尔的整个的过程,他认为通过这来自中国的礼物,可以进一步进行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与人文关怀。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认为,吴为山的作品很有力量,他的雕塑令人感动,具有世界性,作品通过塑像展现出了人类的欢乐和悲伤,思想性很强。多次组织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学术研讨会。

“我作为一个印度人也能感受到吴为山的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美妙的氛围,非常美妙的感觉。”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阿德维塔·戈拉纳雅克认为,吴为山的作品是有非常强的历史感,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演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总结了吴为山之所以提出写意雕塑,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现代艺术有系统的研究,其次是吴为山的国际视野。”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将法兰西艺术和吴为山艺术之间做出一些比较,“在这些雕塑中我们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当今这个世界。”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主席邱艺认为,吴为山的雕塑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性。而不是沉闷乏味的哲学研讨会。

最重要的是有中华民族的风骨,这是支撑作品的灵与魂。《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认为,吴为山提出文心意写的写意雕塑概念,是最明确提出中国雕塑写意论艺术主张的人,明确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审美理想。他提出的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中国艺术进行现代性转化,同时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审美的理想;《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徐涟指出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跟随历史的步伐、时代的进步,观察、记录、思考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文物局在英山县联合召开关于毕昇墓碑的研讨会。

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安东尼奥·第·托马佐说到,他和吴为山彼此之间因为语言的障碍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却可以通过艺术、通过雕塑突破这些障碍;“那么宏大、规模巨大的雕塑能给观赏者和观众传达出一种感觉,就是让你在一个巨大的雕塑面前小心翼翼地欣赏它的感觉,这样的一个感觉已经通过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传达到了观众的心里。捕捉难以捕捉的东西,那一下子的灵感,正是写意的一种精髓所在。”东京学艺大学美术教授朝野浩行对吴为山先生为祈祷和平而作的初衷表示由衷赞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发言。

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指出,吴为山运用写意雕塑手法融合中国传统泥塑造型加以表现、运用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理解加以表达创作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塑像,心手相映,蕴于自然,展现了道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吴为山先生以他的人文情怀弘扬了中华人文精神、用写意雕塑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用雕塑艺术彰显了时代精神。盐亭县岐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盐亭县中药材产业科技协会会长任小君主持中药材产业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