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仑·波拿巴,对于国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历史书上多多少少的文字与图片,以及人们经常使用的“滑铁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有拿破仑的贡献。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以诗盛赞拿破仑,称其“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前途障碍多多,你明辩,你思索,你了如指掌,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一个贫困生到法兰西国王,从伟大的胜利到潦倒的收场,数百年来其生平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近日,阅读了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摆脱开梆硬的年代、事件,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伟大的失败者”。比如拿破仑第一次在土伦战役中勇猛地身先士卒。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自小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法国人,希望有一天能让科西嘉岛从法国独立出去。幼年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6岁即进入拉斐尔军团。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几经沉浮,获得过土伦战役、镇压保王党战役的胜利,也曾因拒绝服役被罢免了准将军衔。26岁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率军多次击败奥地利军队,迫使对方签订停战条约。三组记载下来的测量数据说明拿破仑并不是个一米六的人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说了。

随后,被派往中东抑制英国扩张,并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前往亚洲的海路。拿破仑通过金字塔战役一举扫清了通往开罗的障碍,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迫使欧洲各国臣服或结盟。虽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但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失败,最终流放身亡。埃米尔·路德维希在其著作中采用了“新传记”的写作方法,这种传记写作方式曾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拉波夫、莫洛亚、茨威格等喜爱,它以半虚半实的故事和经历讲述人物生活和成长过程。对于新传记,伍尔夫甚至表示“传记创作能不能如诗歌般激情澎湃,如戏剧般激动人心,同时又保留事实所特有的优点——启发性的真人真事和恰到好处的创新呢。还用其他人的畏惧神态来反衬拿破仑的英勇无畏。

”于是,在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拿破仑的愤世嫉俗、对约瑟芬澎湃的迷恋、战争的焦虑、胜利的骄傲,他不再如博物馆的雕塑,用年代和事件塑造表面,而是有人性的优点,也有性格的缺点,有情感有思维的伟人。阅读过程也如虚构文学通畅,但是,因为埃米尔·路德维希不太注重,因此与我们熟知的那些**事件的衔接则需读者自己努力。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把对拿破仑的挖苦拿来助兴。

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法国民法典》。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用新传记的手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性情饱满的伟人以及他戏剧一般的人生,纵使滑铁卢一役剥夺了拿破仑之前的胜利成果,《法国民法典》会不朽,他的人生故事也将为人们所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