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乐僔和尚因为被山头落日余晖所震撼,在敦煌凿下的第一个洞窟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这一无心之举,竟成就了一处举世震惊的文明圣地。敦煌艺术和其他佛教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敦煌石窟里的人物形象往往有着生动的神情和姿态。在这里,就是苦修之人也有丰富的喜怒哀乐,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举止形态。轮廓的大小,眸子的位置,视线的方向,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会让整个形象变得陡然不同。在《举哀图》中,菩萨的愁是带着悲天悯人的心态,看破生死的罗汉的愁则显得没那么悲痛,而身为世俗之人的各国王子的愁,则是尽显哀痛。从手势、手姿,到手臂的曲折形态,再到手的装饰和手持法器,千变万化且独一无二。
菩萨的手是雅致的女性的手,重在表现其端庄,突出一个“稳”字。飞天乐伎的手则是灵动的女性的手,意在表现她们的生机,往往是轻佻精细的。还有一种手是夜叉和魔鬼的手,上面或是长满长毛,或是指甲尖锐,手势狰狞,又或者手握利刃凶器。以手的细节展现了他们的凶恶,同菩萨的柔美、金刚的正气形成强力对比。因为受到中原、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多种文化的影响,乐伎的手姿更加丰富多变,光是手中持着的乐器,就有琵琶、鼓、箜篌、竖琴等数十种。
佛经中说观音菩萨具有无限变化的能力,古人表现这种能力的方式,是呈现其“千手千眼”的模样。但绘画中又不可能真的画上一千只手和眼,于是古人以少代多,以虚代实,在一排密集的手上挨个画了一只眼睛。这些手巧妙地布局在整个画面中,每只都有着独特的样式。敦煌壁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双手所流露出的情感,都和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姿态交相辉映,构成独特的整体。
画家张大千就曾沉醉在这些手势中,描摹并整理了每个人物的手势共计600种。所谓飞天,不是指羽化升仙的过程,而指的是没有翅膀,臂膀上挂着两条彩带的美女形象。他们虽然不是敦煌独有的艺术形象,却是敦煌最美的艺术形象。飞天在印度叫做乾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本是身躯直硬,体壮腿短的一男一女形象。随着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飞仙的影响,逐渐演化为体态窈窕的少女。姿态优美,身材修长,给人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幻觉。
在敦煌莫高窟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洞窟中,几乎一半的洞窟中都有飞天。飞天让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严肃中有了活泼。他们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是人性与神性的过渡。敦煌壁画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讲述释迦牟尼生前故事的本生画,依据佛经内容而创作的经变画,和讲述佛门弟子、善男信女故事的姻缘画。《弥勒经变之女剃度》中,正在剃度的是王妃,身后两个宫女,一个抚摸着已经削过的头发,一个正蹲在澡盆前洗头,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暗示了信佛的世俗之人,才可以获得幸福。自从它被再发现以来,吸引了无数人前来瞻仰和守护着。人们爱敦煌,爱的不只是它融汇了多个民族的两千年来的文化精华,还有它朴拙画笔下的生命力。壁画上丰富生动的人物,和他们的喜怒哀愁,穿越千年的光阴,也在感染着现代的我们。当看到这些姿态动人的神怪形象时,很难不会想到,现代人很多奇思妙想的源头,就藏在那黄沙漫天的丝绸古路中,一座小小的城池敦煌之中。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