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两重衿 改革开新局


Date: 2022-09-19 14:02:25 | View: 25

红绿两重衿  改革开新局

福建省三明市持续提升“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城市品牌价值,不断充实丰富品牌内涵,多点多维筑牢品牌支撑。着力打造城市名片地标,12个县全域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范围,完成中央苏区“风展红旗如画”陈列馆、红旗广场城市雕塑等项目建设。”认识三明的底色,要从毛主席的诗句《如梦令·元旦》开始。三明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扩红补给”的重要地区,是20多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

狴犴古代神兽铜浮雕

4月下旬,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一行来到福建三明,实地走访当地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漫卷的红旗与勃发的绿意相互映衬,“红绿交双”是三明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三明是老区苏区,也是欠发达山区,因开展三线建设而后设市,发展基础薄弱。向三明人要答案,他们总要从20多年前说起——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从1996年到2002年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走遍了三明的12个县,到过62个乡镇和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通过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关注三明发展,牵挂老区人民。

公园不锈钢音符雕塑

20多年来,三明市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和三明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和期望,传承红色基因,深深扎根老区,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茬压着一茬推进。昔日曾是“路隘林深苔滑”,今朝已是“路宽林茂粮丰”。三明从1996年的172.6亿元增至2020年的2702.19亿元,2020年人均在全国内地城市排名中位列第40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943户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铸铜写毛笔字老师园林人物雕塑

不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三明还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美”。这座国家森林城市,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森林覆盖率近80%,2015年以来流域水质始终保持福建第一。2000年以来,仅三钢本部就投入近30亿元,新建环保设施和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

不锈钢飞翔的群鸽景观雕塑

2017年,三明市更是在每年减少10亿元、3000万元利税的情况下,开展三钢集团三化公司的搬迁、改造、转型工作。通过开展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倒逼企业真正增加环保投入、转型绿色发展。石墨烯、稀土、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逐渐代替了钢铁冶炼、采矿、纺织等“傻大笨粗”传统产业,成为三明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名片。三明是典型的山区市,连绵青山曾是革命年代的天然屏障。

玻璃钢卖唱人物雕塑

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时期,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清晰,满目青山被老百姓称作“不开门的绿色银行”。1998年,在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的永安市洪田村,掀起了一场“分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避免了当时比较普遍出现的乱砍滥伐。2003年,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在全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发放林权证的主体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大以后,三明市继续深化林改,率先建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同时推出林权“按揭贷”“福林贷”“益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推出“林票”制改革…

公园不锈钢火苗景观雕塑

这里也被确定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林改经验在全国推广。经济总量不大、财政也不宽裕的三明,何以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改革闯关的重任?用三明人的话说,三明医改也是一场“被逼出来的改革”——三明因工业而兴,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凸显,医保基金更是一度面临“穿底”风险。更深层的原因是,医疗、医药体制长期存在的顽疾,造成医保基金的巨大浪费,一些患者更是苦于“看冤枉病、吃冤枉药、花冤枉钱”。

不锈钢丹顶鹤雕塑

2012年,瞄准虚高的药价,三明打响医改“第一枪”,当年全市医药收入年均增长率就从15%降到了7%左右。以此为杠杆,三明进而实行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通过纠偏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不断理顺医疗管理体制,三明为破解医改难题进行了有效探索,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本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通过9年的改革探索,三明贡献了中国新一轮医改进程中备受瞩目的地方样本,“三医联动”“两票制”“一品两规”和组建医保局等举措,已先后上升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位于三明沙县夏茂镇的俞邦村,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广场不锈钢音符景观雕塑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沙县小吃不仅跳出“农门”,还走出“国门”。说起这一“国民小吃”,“小”与“大”,似对立又统一。沙县小吃曾经很“小”,“小作坊、夫妻店”是标配,“1元进店、2元吃饱”是经营者的最初定位;沙县小吃如今很“大”,已经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门店超过8.8万家,从业者超过30万人,年营业额突破500亿元。“我们赣州也有遍布全市的连锁小吃店,但却没能像沙县小吃一样,风行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不锈钢水滴拱门雕塑

”4月23日,在实地观摩完俞邦村的沙县小吃美食街后,江西省赣州市苏区振兴办副主任缪小征有感而发。知名小吃全国都有,为什么就沙县小吃能从“地方小吃”进阶为“国民小吃”?首任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家禄总结说,“品种丰富、薄利多销、物美价廉、南北皆宜。”如果说林改是由村和村民自发形成的基层探索,三明医改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沙县小吃的成功则是上下结合——固然离不开外出闯荡村民的奋斗,也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和支持。

抗日救死扶伤园林景观铜浮雕

1997年5月,沙县召开了一场专题研究沙县小吃业问题的会议,下决心要将沙县小吃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20多年来,三明坚持推动沙县小吃做大做强,走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之路。沙县小吃经营多在外地,与本地总量增加关系不大,税收也交在外地,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去推动?他自己得出的答案是,小吃产业的发展,为经营者们积累了财富,也为沙县发展带来颇具规模的资本积累,成为沙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数据显示,依托小吃业的“放大”和“溢出”效应,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

过去县城建成区面积只有6.7平方公里,现在超过30平方公里…如今,由小吃业拉动的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植基地就有6万亩,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种植业;家禽养殖、调味品生产等众多合作社相继成立,全县有76家食品加工企业,带动30万人致富。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