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有几百所寺庙的清迈可以说是泰国佛教文化最生动的展示。不同于曼谷围墙深深的保护,也不同于大城或素可泰残垣断壁的古旧,清迈的寺庙鲜活地围绕在每个清迈人的生活之中。晨起日出的时刻,大街小巷都是匆匆而行的赤脚僧侣,民众跪地布施、僧侣诵经祈福,也是唯有在清迈才可见到的平常之景。在泰国看寺庙不可不来清迈,而在清迈,不可不看的寺庙又有那几座呢?

建造于1411年的柴迪隆寺是清迈地位最高的寺庙之一。在古城里远远望去,便可以看见寺内一棵菩提树,是当年从印度空运而来,如今已亭亭如盖,诉说着古寺的佛教渊源。于1441年建成时高达85.4米的大佛塔是清迈最高的建筑,几百年的风雨里承受了人为的战争的创伤,也历经了自然的地震和风雨,被削去了塔尖,如今仍然屹立不倒,却在外貌上保留了更多沧桑和沉重。作为泰国兰纳式建筑的典范,寺院单在外貌上就十分值得考究。
正中一座建于16世纪的金顶白塔内据传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塔顶保留着泰国王所赠送的水晶莲花。泰国每年四月的泼水节的主要庆典也是在这座寺庙举行。不管是静坐闲逛,还是虔诚跪拜,这里都是感受泰北佛教文化的最佳选择。泰国兰纳地区的古人认为城市如同人一般有生命、肢体,和命运。城市的肚脐也就是中心,是维系城市生命的重要部位,而城市的北方则是代表吉祥的方向,故而清迈很多重要的建筑物都被安排在城市的中间到北边的地区,包括清迈的第一所寺庙——清曼寺。
围绕白塔的四周像是一个花园,有各种并不常见的热带花树。水池能鱼游动的声音都能听见,热天里自有一股清凉的气息。主殿内造于1465年的一尊立佛是目前为止清迈发现的最早的佛像,常有信徒在这里静坐祈福。看过了太多金碧辉煌的寺庙,悟孟寺绝对是与众不同的一座。被称之为“森林寺院”的悟孟寺,隐藏在人迹罕至的素帖山脚下,在大片森林和湖水的环绕之中,像是与世隔绝的另一片净土。
天然的环境带来了难得的静谧,滴水有声,落地无物,是冥想禅修的净地。悟孟在泰语中是隧道的意思,这座隧道就位于佛塔基座平台之下。脱鞋进入隧道之后,一股阴凉潮湿的气息迎面扑来,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径尽头都供奉有佛像。心有不宁者见惊,而定力虔诚者见佛,神秘之中透着庄严,心有戚戚焉而自有顿悟。紧挨着柴迪隆寺的盼道寺,单从外型上就能让人一眼辨识出来。全柚木大殿的建造支撑了超过280年的历史,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坚不可摧,不得不让人感叹其建造结构之鬼斧神工。
不管粗看整个大殿的典雅,还是细看装饰的精致,都无不沉着木质气息的厚重和古香。位于海拔1667米的素帖山上的双龙寺是清迈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兴建于公元十六世纪,因两条七头长龙沿门前台阶而上得名。相传十四世纪,人民为寻找适合建造寺庙的地点而将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置于白象背上,而白象的最终落脚点素帖山也就成为了今天双龙寺的所在地。佛寺内的金色佛塔中至今仍供奉着佛祖的舍利子,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徒前来朝圣。
双龙寺作为皇家寺庙,一入内便让人感到非同凡响的气势,纯金色的佛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大批信徒手持莲花和经书绕佛塔逆时针诵经祈福,旁边殿内僧人听民众诉说,并洒水或系白线寄福,人间烦扰和寺院香火都在这平方之内得到生动展示。而殿外的院内除了各色编钟、雕像和植物,还有可以鸟瞰整个清迈市区的观景台,夕阳西下的时刻,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和身后的佛塔一起闪耀着熠熠佛光。
直至今日,佛教节日里的普通民众,或者一些大学刚入学的新生,会组织徒步上山拜佛的活动。曾经山路难行,上山之路要五天时间,能否参拜要凭佛缘,如今虽路途顺畅,徒步上山也是表虔诚之心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因作为《泰囧》拍摄地而闻名的布帕兰寺,是深受中国游客及旅行团喜爱的寺庙之一。始建于1497年的寺庙中,有着超过300年历史的木造僧院,外观上依旧保存着年代久远的细致装饰,风檐廊柱上写着时光流逝。憨态可掬的小象、张嘴大笑的小胖人偶、伸长脖子的长颈鹿,熊猫也是泰国人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哦。
这也就罢了,居然连唐老鸭也莫名其妙地站在这里,说奇怪又有点和谐,绝对是清迈最有童趣的寺庙。受到南印度寺庙风格影响的界遥寺,几乎是摩珂菩提寺的翻版。不同与泰国兰纳或素可泰风格,界遥寺在清迈显得人烟稀少格格不入。这座塔上分别有七座小塔,象征佛祖顿悟之后在菩提耶度过的七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