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历次战争中所向披靡(下)


Date: 2022-10-02 08:19:05 | View: 37

他曾在历次战争中所向披靡(下)

“这是一场无法控制的战争,因为导致战争的分歧是如此水火不容,双方的仇恨又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似乎是命中注定要较量一番”。事实上,南北双方对于国家、政府的理解差异,也是导致这场战争的关键:北方认为南方人土里土气,地区观念严重且误入歧途,南北战争是捍卫1887年制宪会议所确定的联邦统一之战;而南方认为政府不尊重州权,南北战争是“维护南方诸州自由意志”的保卫之战,即便到了今天,美国南方仍然有人认为美国内战是一场“州与州之间的战争”,其潜台词是:

抽象校园求知人物石雕

美国联邦政府只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各州之间的自愿联盟,结束这种联盟同样也凭自愿——当决心结束蓄奴制的林肯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时,南方的猜疑、恐慌与冲动与日剧增,终于导致美国南北双方走向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词:当南北战争在1860骤然降临时,罗伯特·李刚刚从西点军校校长的位子上卸任五年,正在得克萨斯州野战军团长的位子上干得风生水起,53岁的他腰板挺直、动作麻利,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得州沙漠和草原中追击土匪、训练部队,丝毫没有意识到内战阴霾的悄悄逼近。在直面南北战争的态度上,罗伯特·李是被逼无奈、卷入战争,他不仅在很早以前就把“蓄奴”视为“道德和政治上的罪恶”,还认为“联邦的瓦解是最大的灾难,”但当林肯总统要封他当少将、统帅十万大军讨伐南方时,面对唾手可得的名望、权力和荣耀,李拒绝了——他既不愿意看到联邦分裂,更不愿意“举起手打他的亲戚、儿女和老乡”。

不锈钢医院手捧爱心雕塑

一旦决心与南方共命运,罗伯特·李就勇猛无畏的战斗,“他的勇猛掩盖了内心的矛盾和疑虑”。在南北战争的头几年里,他在东线战场大显身手,凭着高超的指挥领导艺术,发挥南军保卫乡土勇猛的闯劲,经常利用速度机动和突然袭击来弥补己方给养装备的匮乏。以微弱兵力面对强大对手的罗伯特·李,频频以攻代守、屡屡大开杀戒,对北军将领基本上是遇佛杀佛、见魔降魔,北军统帅麦克莱伦、伯恩赛德、胡克,先后被李打得惨败,弄得林肯总统在白宫为前线惨败叫苦不迭:

不锈钢镜面螺旋公园雕塑

“不足6万腹饥衣破的叫花子把13万精兵杀得丢盔弃甲!”殊不知,罗伯特·李当时也是有苦难言——北方掌握了全美国主要的工业和技术,又解放了大批黑奴参军,武器、兵员源源不断,以奴隶种植园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南方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随后的葛底斯堡战役中,急于求胜的罗伯特·李遭遇了军旅生涯中最为惨痛的一败。即便如此,北军将领米德畏惧于对手的名头而犹豫不决,让七零八落的南军轻易撤过了波托马克河,以致原本可以一战解决对手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至此,林肯已经四易其将,没有一个人能百分之百的执行他“打败南军”的命令。

汉白玉石雕风水球

华盛顿和东线的北军军官们,特别是那些西点军校的同窗们,大都被罗伯特·李这位昔日的墨西哥战争英雄震住了,他们一个劲儿地谈论李这位心目中的“军神”如何了不起、如何不可战胜。一直等到1864年,新任北军统帅走马上任后,罗伯特·李终于迎来了自己真真的对手——没错,就是十几年前那位因军容不整、被他当面训斥过的西点师弟,尤利西斯·格兰特。

铜雕吹拉弹唱西方人物

两员战将犹如一条铁路线上两列对开的火车头,最终在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猛然相撞!1864年5月4日拉皮丹河畔一个血色的清晨,曾是西点军校邋遢生的格兰特和最杰出的模范生罗伯特·李在战场上第一次狭路相逢。格兰特率军开进灌木和荆棘丛生的莽原,试图与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集团军决战,最终攻下里士满。早有准备的李迅速从侧翼发起进攻,想用骑兵和步兵把格兰特与他背后的渡口切断,结果没有成功;

不锈钢击剑比赛雕塑

但格兰特也冲不出丛林,双方搅在一起,两军打成了一团混战,看得清时就凭着衣服颜色相互搂火——北军着蓝色制服、南军穿灰色军装,看不清时就朝有声音的地方射击,在整整两天的血腥厮杀中,格兰特和李都想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挨打,结果两个人都低估了对手:李认为格兰特不可能这么坚定,在伤亡如此惨重下还能死战不退?战役结束后,虽然最终格兰特付出了18000人的巨大损失,但李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没有见过这么坚定的对手,他自己从这一天起也害怕出击了,破天荒的开始进入防御,害怕格兰特的坚定反击会造成的自己的溃败:实力雄厚的北方输得起一阵两阵,兵力和资源都有限的南方可拼不起。

厦大的铜雕景观喷水池

然而,格兰特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了,几乎每一次都是扑向“攻敌之必救”的关键点,从荒原杀到斯波奇尔韦尼亚,再到北安娜河两岸,南北两军不断向东运动,不断互相进攻展开厮杀,南军的伤兵运往里士满,北军的伤兵运往华盛顿。自格兰特的部队渡过拉皮丹河以来的一个月中,伤亡己达5万以上,华盛顿唯一的军人公墓已经没有空地了。南军的伤亡数字虽相对少一些,但没有什么后备军可以调来,罗伯特·李最担心的局面逐渐出现了。更让人头疼的是,1864年6月12日夜,格兰特再一次不按规矩出牌,突然从冷港前线撤军,飞速进逼南部邦联首都里士满,直奔里士满以南25英里处的彼得斯堡,意在切断叛军首都与其余地区的联系。

点状现代城市雕塑

速来善于调动别人的罗伯特·李不得不再次被对手调动,亲自率部增援彼得斯堡,突袭未成的格兰特干脆安营扎寨,下定决心来了个长达十个月的包围战——这一手算是掐住了南方的命脉:李的精锐都被他拖在东线彼得斯堡,背后就是南方首都里士满,让不能让、退无可退。与此同时,北军骁将谢尔曼则在西线亚特兰大大打出手,率军闪电般地直插南部邦联纵深,在南军重兵集团的缝隙中巧妙穿插迂回、一路轻装急进,兵不血刃般拿下南力最大的工业城市亚特兰大,又马不停蹄地直插萨凡纳,至此,“南部同盟”的领土被劈成两半,南军南部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南北战争的胜利天平彻底倒向北方,南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推粮食人物铜雕

1865年2月,格兰特的部队在东线一番苦战,成功绕到彼得斯堡后面,切断了李南面的给养线,联邦军的炮弹呼啸着落在彼得斯堡,火车无法再安全抵达该城。面对格兰特不断向西延伸的战线,缺兵少粮的李的防线越来越薄弱。3月13日,近乎绝望的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不得不宣布放弃蓄奴制,批准黑人士兵入伍参战,可惜为时已晚、大势已去。仅仅一个月后,精疲力竭的罗伯特·李为了部下的生存,不得不狼狈地撤出彼得斯堡。撤退途中,饥饿的南军士兵们眼睛发绿、见啥吃啥,连野洋葱、野草、隔年的烂土豆都不放过,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往肚子里填,其窘迫处境可见一斑。罗伯特·李想通过撤退来挽救部下的命运,可人家格兰特却完全不给李喘息亡命的机会,率领东线北军猛追狠打,一路败退的南军险象环生、厄运连连,最倒霉的是,西逃之路也被西线赶来的谢尔曼北军骑兵死死堵住,李的儿子卡斯蒂斯也在战斗中被俘。

校园不锈钢抽象成长雕塑

罗伯特·李纵有回天之术,也无法改变四面楚歌的绝境,骁勇半生的他终于意识到:此时此刻,这两位来自西点的毕业生都开始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战争,接下来的问题就只剩下一个:1865年4月9日,基督教复活节前的星期日下午,在阿波马托克斯的一幢结实的民宅前,两个在美国内战的战场上厮杀了五年的西点同窗:罗伯特·李足登高筒靴,靴筒顶端缀着红绸子,靴跟钉着金马刺,他的新军装格外笔挺,不但披挂着绣花的肩带,配有崭新的枪皮带,还系着一根饰带和一把镀金的剑,剑柄是个狮子头;

误以为李是辉煌的胜利者,而格兰特才是失败的倒霉蛋儿。整个谈判过程非常短暂,格兰特开出的唯一投降条件是:“南军官兵将凭誓获释,不得重新拿起武器,全部武器、弹药、给养都要作为缴获的物品而交出,但不包括军官的随身武器”。他同意了李将军的请求,“让每个声称拥有骡马的南军官兵把牲口带回家去,耕种他们的小块田地”,以助于解甲归田的他们收获下一季庄稼,养活家中老小过冬。”林肯获悉李将军投降后大喜过望,当即下令白宫演奏南方歌曲《迪克西》以示敬意:

当南北战争的硝烟在美国的天空中散去后,罗伯特·李已经无家可归,位于阿灵顿的老家被战火付之一炬,成了埋葬北军阵亡将士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李如同自我流放般来到美国小镇列克星顿,特意为南军将士守灵,在谢绝了很多高额收入的工作邀请后,他最后选择出任弗吉尼亚华盛顿大学的校长,年薪仅有区区1500美元。尽管如此,知识渊博的李还是在这个职位上取得了斐然成绩——不仅在教育哲学上提出了终生学习的必要性,还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系和商业系,改善了学校的财政状况和校园建设,一度使该学校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学院之一,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改名为“华盛顿—李学院”。

1870年10月12日,集军事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罗伯特·李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3岁。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