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物讲述中国那段“火红年华”

近日,电视剧《火红年华》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火热播出。封面新闻记者观察到,拉开电视剧第一集序幕的,是一张来自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创业者群像浮雕,而该博物馆中好几个场景纷纷入镜。封面新闻记者奔赴攀枝花,独家对话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张鸿春,听他讲述博物馆里藏着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火红年华故事。
Date: 2022-10-25 16:18:34 | View: 61

用文物讲述中国那段“火红年华”

封面新闻记者观察到,拉开电视剧第一集序幕的,是一张来自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创业者群像浮雕,而该博物馆中好几个场景纷纷入镜。封面新闻记者奔赴攀枝花,独家对话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张鸿春,听他讲述博物馆里藏着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火红年华故事。首先,央视的镜头对准了创业者群像浮雕,层层拉近,穿透浮雕里一个个人物生动的脸庞,继而拉开了《红火年华》第一集的序幕。有适于工业用途的耐酸、耐碱花岗岩。

不锈钢广场水杯花盆雕塑

有的扎着麻花辫,紧盯着勘探设备里的信息,然后赶紧在纸上记录下来;有的戴顶安全帽,将沉重的铁轨扛在肩头,迈出了意气风发的步伐;有的敞开上衣,奋力挥着右手,张开的嘴巴仿佛在喊着什么口号…时光倒流,回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样的画面,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了中国开启“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上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战争阴影笼罩新生的共和国,老一辈领导人未雨绸缪,决心建设新中国工业战略备份,史称“三线建设”。花岗岩资源在数量上没有问题。

不锈钢花朵雕塑

时代号召下,上百万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从全国各地奔赴大西南大西北,构筑起新中国的西南钢都。白发苍苍的主角拄着拐棍,穿过一道红底白色构建的对联大门,只见上联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下联为“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横批为“全力支援三线建设”。他缓步独行,穿过这道门,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上,1964年6月8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谈到三线建设时说:“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此喷泉采用圆形花瓣石雕

不锈钢雕塑梅花鹿

”穿过那道“对联门”,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银灰色铁塔。“别小看这座小小的铁塔,它可是攀枝花光明的见证者。”张鸿春说,开发前的攀枝花是块不毛之地,没有基础设施,没有道路、没有水,也没有电,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在此背景下,当地提出来了三线建设电力先行的口号。”张鸿春说,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电力职工是成都变电工程处的6名职工,他们携带三千瓦功率的柴油发电机来到攀枝花。在金沙江畔夜以继日架线路,披星戴月建电厂,为城市和工厂送去了光明与动力。较著名的有一品梅、安吉红、剡溪墨玉、玫瑰红、松花绿等。

铜雕公园梅花鹿

镜头,继续跟着夏方舟的视线走,停留在当年他们的生活区。黄土和席子筑成的墙,盖起了最简陋的房子,建起了“席棚书店”、干打垒卫生院和工地商店。张鸿春指着那个用席棚子搭建起来的标注着“新华书店”的建筑说,这里场景还原的是当年的“席棚书店”,也是攀枝花的第一家新华书店。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最早来到攀枝花的是矿石采样队和地质勘察队,住席棚子,喝泥浆水,但是他们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将数千吨的矿样运到了江边、运出大山。本园的植物选择尽量采用南宁市常用而在孔敬市生长良好的花木。

砂岩欧式花钵别墅花盆石雕

当年的建设者们的办公室也就是席棚子,在席棚设计院里,他们设计出了一张又一张图纸,最终,通过智慧与巧手,将图纸变成了现实。面对记者好奇的追问,张鸿春解释,当年,进入攀枝花的建设者们解决住房问题,除了搭建席棚子外,再就是用两块木板,中间填充湿土,然后用木杵夯击,夯实之后取下木板就形成墙体,上面盖上油毡纸或茅草。”他说,千万不要看它很简陋,这种干打垒房子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山区居住。而锯切芝麻黑、济南青等较低硬度的花岗石时则必需选用中等强度、较高浓度的金刚石和较硬联合剂的刀头。

迎国庆天安门上大花篮

除了在博物馆现场看到的干打垒卫生院外,攀枝花的第一所小学也是干打垒学校。在这座“国字号”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比如,一座100平方米大小的浮雕墙上,雕刻着上百位人物。张鸿春首先讲起了邓小平和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那是1965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秘密视察攀枝花三线建设,他不辞辛苦,顶着烈日踏勘矿点,为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解决了难题并盛赞攀枝花“得天独厚”。有很多瓷砖厂家模仿大理石的花纹生产瓷砖。

城市不锈钢梅花鹿摆件雕塑

在这座浮雕墙里,张鸿春还找到了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地质专家常隆庆和刘之祥。“电视剧里露出的只是博物馆的冰山一角,里面还有很多值得被大家铭记的文物。”张鸿春举例,比如,用1970年7月1日出产的第一炉铁水浇铸的写有“攀枝花”字样的攀钢“七·一”纪念铁;比如,以炼铁专家周传典为代表的成功攻克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性难题,将国际公认无法冶炼的“呆矿”变为“金矿”的“一百单八将”科研人员合影等。张鸿春说,“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们‘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重要支撑。中国花岗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小区景观不锈钢梅花鹿

三线建设者铸就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再创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