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郴州城,沿郴桂大道往西走约十五公里,就是北湖区华塘镇的塔水村。广场正中,树立一座高两米余的汉白玉石像,雕刻的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从5月22日下午始,到广场来的人就络绎不绝,带着鲜花和白洒,在塑像前哭泣,默祷。得到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后,塔水村民沉浸在一片哀痛中,自发来到“稻仙园”,在袁隆平雕像底座挂起黑底白字的挽联,摆放鲜花,长脆拜祭。
95岁的曹母也颤颤巍巍来到像前念叨,“袁公是米菩萨,不会死的,是升了天。”73岁的桂阳县塘市镇退休干部刘秉仁,在袁隆平院士雕像前泪流满面:“袁院士让我们吃饱了饭,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为祖国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属于丘陵平岗区,全村有二千多亩地,人平近一亩。田土不少,但传统稻产量低,种粮人交完公粮外都吃不饱饭,穷得叮当响。那一年,村里的人普遍得了水肿病,上午埋别人下午又被别人埋。
曹宏球童年的记忆,全是缺粮、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画面。曹宏球除了种杂交稻,还创办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稻仙园养蜂场”,生产原生态的稻花蜜,还有价格不菲的花粉、蜂胶和蜂王浆。尽管种稻已不是曹宏球的主业,但他一直守望着这片让他吃饱了肚子的稻田,也感激着农民心中的“米菩萨”。我雕刻出来的不仅仅是‘米菩萨’的形象,更是一面科学的旗帜!”1996年,他鼓起勇气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家乡在推广您发明的杂交水稻前我没吃过一顿饱饭。
是邓小平给我们送来了好政策,您又给我们送来了好种子,我家不仅衣食无忧,住上了小楼,还有五六万元存款。我想请人塑一尊您的雕像,好让我们全村、全镇的农民子子孙孙不忘您。我为国家和人民作了一点贡献那是应该的,不值得你们如此敬仰和崇拜。1996年10月,曹宏球揣着全部的积蓄以及袁隆平的照片,坐火车三次到河北省曲阳县联系雕刻厂。厂长感动了,他也是挨过饿的,也打心眼里感激袁隆平啊。
袁隆平弯着腰,手持稻穗凝视,慈祥而沧桑的脸表观得十分生动,仿佛汗珠子要从脸上溢出。曹宏球的母亲不同意,她一直念叨袁隆平是上天派下来的“米菩萨”,雕像要安置在屋内,而不是在露天广场任由风吹日晒。村里划出集体土地15亩,筹资5O万建设“稻仙园”。很多人和我一样,原先认为袁院士是农民儿子,却不知他是正宗书香门第。我宁愿相信,他是到天国制种去了,因为它的福业早已超越了人间。
家家门前鲜花盛开,成了富含浓郁湘南风情的小康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