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孔乙已靠柜外站着喝酒的“曲尺形的柜台”,已经十分罕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身处斗争的漩涡中,前后腹背受敌,尤其是从背后射来的冷枪暗箭,几乎防不胜防。街道一宽,鲁迅的身子就可以自如地旋转,鲁迅的视线就可以更开阔一些,眼观四面八方,以增加敌人攻击的难度。虽然后来家道破落了,可有如“虎死威犹在”,那中兴时的大户人家的排场依然如前;曲雅的窗棂、精雕细刻的花床、油漆锃亮的太师椅、八仙桌等等,无不吸人眼球。我兴致勃勃地随着人流,跨进一座又一座大门,穿过一个又一个房间。祖居的中堂、卧室、书柜和工具,映像一般地掠影而过…

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也是我多年的神往。在鲁迅童稚的眼里,一个家的后面有这么一个园子,算是够大的了。我环顾园子,苍翠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树,仍点缀其间,但并不高大。也许是“冬至”了,已过油菜开花、桑树挂果和夏树蝉鸣的时节,偌大的园子静悄悄的。设身处地一想,年纪尚幼的鲁迅成天困在严厉的书塾中,“之乎者也”,倘没有这个“百草园”,那是多么地没有趣味呀,何谈放飞自由的心灵?

鲁迅故居门前,有一条极小的河,是江浙水乡常见的小河。小河的船,比周庄的船更古朴更精巧,名叫“乌篷船”。船篷是竹篾编织而成的,涂上了厚厚的油漆,黑亮发光,可以遮风挡雨。巧得很,两天前,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举行颁奖会。据介绍,30多位男女作家,还有评委们乘坐乌篷船,起点就在“三味书屋”、“百草园”,终点就在鲁迅故里前的游船码头。

在鲁迅纪念馆,巡礼一番之后,我在正厅的鲁迅塑像前久久地沉思默想,思绪飞扬。同鲁迅先生挨得如此之近,还是头一回,心情激动似钱塘江潮一样。我在大学时代,就把鲁迅当作光辉的榜样,当作崇拜的偶像,用了两年的课外时间通读了《鲁迅全集》10卷本;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在湖北武汉鲁迅研究小组两年中,成天泡在鲁迅的书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回忆着伟大的鲁迅诞生于这里,从绍兴乘乌篷船出发,远航。先在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学文,辗转于北平、广州、厦门和上海,凭着超人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的文化旗手。